【分享帖】2015版药典-生物部分进展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分享帖】2015版药典-生物部分进展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细菌制品专题讨论会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13年3月27日至3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细菌制品专题讨论会议。细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检院有关专家、部分生产企业代表、国家局注册司生物制品处相关负责人以及药典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拟新增品种标准起草稿,《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第二增补本新增品种标准以及细菌制品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课题。现将会议确定的相关内容予以发布,请各有关单位予以关注并结合具体品种开展相关工作,提交相关资料。
一、《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拟新增品种标准起草稿
会议审议了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ACWY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标准起草稿,整体意见对上述两个品种标准正文中通用的内容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已收载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相关生产企业于2013年6月10日前提交多批制品检定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数据,经标准起草单位中检院复核后提交细菌专业委员会审核确认。
1.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1)半成品配制中A群C群多糖含量分别不低于20μg;
(2)增订破伤风类毒素的鉴别试验;
(3) 高分子结合物含量限度暂定A群不低于75%,C群不低于70%。
(4)其他参照ACWY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相关要求。
2.ACWY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1)菌种名称及来源修订为采用A群脑膜炎球菌CMCC 29201(A4)菌株、C群脑膜炎球菌CMCC 29205(C11)菌株、Y群脑膜炎球菌CMCC 29028菌株、W135群脑膜炎球菌CMCC 29037或其他经批准的菌种。
(2)生产用培养基修订为含羊血培养基和哺乳动物成分来源的培养基仅限用于菌种复苏。
(3)多糖纯化过程中保留“提取过程中应尽量使制品温度保持在15℃以下。”
(4)保存及有效期修订为粗制多糖、精制多糖原液或原粉于-20℃以下保存。自收获杀菌之日起,有效期不应超过60个月。
(5)唾液酸含量修订C群多糖应不低于800mg/g, Y群、W135群多糖均应不低于560mg/g。同时增订测定C群唾液酸含量的方法。
(6)苯酚残留量修订为A群、C群、Y群、W135群多糖均应不高于0.1mg/g。
(7)相关生产企业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建立制品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汇总检测数据提出渗透压限度的建议。
二、《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第二增补本新增品种标准
1.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1)基本要求项下删除“卡介菌多糖核酸制造、包装及保存过程均需避光”的要求;
(2)菌种名称项下增订菌种编号CMCC95060;
(3)菌种检定项下增订卡介菌特异性鉴别试验(PCR法)和纯菌检查;
(4)生产工艺中除酚方法增订经过国家批准的凝胶过滤、超滤等方法;
(5)精制多糖核酸检定项下增订乙醇和乙醚残留量检测,杂菌检查修订为微生物限定检查;
(6)成品检定项下增订鉴别试验和乙醇、乙醚残留量检测,核酸含量修订为“配质量(μg/ml)±20%,并在40~100μg/ml限度范围内”。
2.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该标准公示后未收到反馈意见。同意采用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替代抑瘤试验。
3.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肠溶胶囊)
该品种公示后,相关生产企业提交的资料经专业委员会审议,同意增加以下修订:
(1)增订“用于预防产毒性大肠杆菌旅行者腹泻”的适应症;
(2)成品检定项下取消小鼠“安全试验”的检定项目。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分享帖】2015版药典-生物部分进展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园丁## (2014-10-07 15:38:39)

    三、细菌制品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课题
    1.微生态制品总论
    (1)菌种种子批检定中增订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进一步完善方法,生产企业在2013年10月底前完成对该方法的验证并提交验证数据;
    (2)相关生产企业于2013年6月之前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交内容包括生产菌种溯源、企业自检以及中检院技术复核的材料,由药典委员会汇总后提出相关制品菌株命名更正建议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3)生产企业在2013年10月底前提供制品临床试验时的活菌数数据和近5年来生产的各批制品的活菌数数据,为增订活菌数上限标准提供依据。
    2.注射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该品种经标准提高完成如下修订,拟上网公示征求意见后纳入《中国药典》2010年版增补本收载。
    (1)菌种检定项目中菌落颜色由“红色至鲜红色”修订为“红色至橙红色”;
    (2)生产用培养基由“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修订为"葡萄糖-酵母浸粉培养基";
    (3)“原液制备”修订为“原粉”;
    (4)破壁过程由“以超声波破碎菌体”修订为“以超声波或其它经过批准的适宜方法破碎菌体”;
    (5)提取过程由“分别以乙醚-乙醇、氯仿和氯仿-甲醇提取16小时”修订为“以乙醇、乙醚、氯仿、甲醇提取16小时”;
    (6)干燥过程由“减压干燥至无溶媒味为止”修订为“减压干燥”,取消无溶媒味的主观判定要求;
    (7)配置过程在超声波乳化基础上增加“或其它经批准的适宜方法”;
    (8)原粉无菌检查修订为微生物限度检查;
    (9)成品检定中细胞壁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检测方法修订为薄层色谱法;
    (10)完善甲醇和氯仿残留量检测方法,并增加聚山梨酯80的含量检测。
    3.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该品种,经标准提高完成如下增修订,拟上网公示征求意见。
    (1) 菌种检定增订采用多重PCR法检测卡介菌特异性缺失区RD1的特异性鉴别试验和纯菌试验;
    (2)成品鉴别试验在抗酸染色检查基础上,增订特异性鉴别试验。
  • 园丁## (2014-10-07 15:39:10)


    相关疾病:
    普通感冒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
    总 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按照《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编写,系统阐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部纲要,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及今后五年国家药品标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药品监督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和改革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药典标准中的应用,支持并保护先进生产工艺,促进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建立健全严格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大幅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中国药典》的国际地位,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支撑药品科学监管、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国家保障药品质量、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法典,应坚持把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作为药品标准工作的宗旨,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标准,充分反映和体现本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有效支撑药品科学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二)坚持科学、先进、实用、规范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药品质量在法定标准上的客观反映,在规定上应坚持科学,在水平上应保持先进,在操作上应体现实用、在形式上应遵守规范、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药用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标准提高以质量可控为目标,,应重实用、求实效,在科学、先进的基础上,新颁标准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要保证标准的相对稳定性。
    (三)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历史的和发展的。要继承药典编制的历史经验,尤其重视继承我国民族医药传统文化,巩固和扩大中药标准化成果,做到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同时,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药品标准的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促进医药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此外,要积极保护药用资源,推进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系统的和整体的。新版药典编制要系统考虑药品标准的内在规律,重点研究解决药品质控的薄弱环节和品种,积极探索建立系列产品通用标准,整体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解决好药品质量控制指标公平、公正问题,确保各部、各类品种、各种剂型、系列产品、附录与正文等诸方面之间的协调、有序、务实、高效。
    (五)坚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新版药典编制应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找准规范的力度、引领的角度、提高的速度和推进的程度,做到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临床需求紧密联系,为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为有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六)坚持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化的原则
    《中国药典》是自主的和开放的。新版药典编制要更加注重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采用国际药品标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中国药品标准国际化,推动我国药品全球化发展战略,大力提高药物制剂水平和生物医药水平,尤其要把握世界医药市场有利于中药与天然药物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以我为主”的立场与导向,引导建立国际化的中药标准。
    三、发展目标
    1 . 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结构,收载品种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的需要,药品安全保障和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中药标准主导国际发展,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在引导医药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2. 规划指标
    (1)  《中国药典》调整为凡例、通则与方法、药用辅料等单独成卷,药品正文由一部、二部、三部组成,一部为中药(分上、下两卷),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每年编制一版增补本。
    (2)  新增1800~2000个品种,收载总数达到6500个左右,增幅43%左右。收载品种实现全部覆盖临床常用药品。
    (3)  临床急重症常用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及医疗保险目录品种的质控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有效降低和控制药品质量性安全风险,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4)  充分体现《中国药典》的科学、先进、实用、规范、统一和权威性,药典标准项目设置全面、方法科学适用、指标限度合理,全面达到并且实现部分指标超越国际先进水平,药品质量整体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
    (5)  建立和完善国家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工艺改进成果在标准中的转化,择优制定标准,实现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6)  争取100个中药标准达到国际双边或多边互认,确立《中国药典》在国际性的药典协调和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
    四、主要任务
    1. 完善药典收载品种的遴选原则和机制。将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和药典编制工作整体考虑,分步实施,解决国家药品标准在数量、水平、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变中后期药典科研任务与编制工作搞突击现象。
    2. 建立健全药品标准复审废止和退出的原则和机制,做到药典收载标准能进能出、更新与淘汰并举。制定药典标准要与同品种同类型上市药品做同步研究和比对,择优录用。
    3. 探索同品种多剂型多标准的解决方法。研究系列品种采用“一标同列”的标准体例和标准执行的可行性。即要尝试研究建立系列品种的通用标准,将多个标准并入一个“源标准”中,统一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法和指标,分别规定因剂型不同所致的不同要求,解决和改变同品种多个标准的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节约药典版面资源,提高药典有效收载率。
    4. 理顺和加强国家标准物质工作。明确工作要求与程序,制定技术指导原则,完善药品标准物质研发、生产、标定、审定、销售、管理等科学的运行机制,做到实物标准和文本标准同步发展和实施,使药品标准物质成为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和创新的关键技术支撑,确保药典标准的顺利实施,有效推动标准物质产业化进程。
    5. 引导和培养企业积极参与药典标准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标准制定与使用的关联度,探索以企业为主体承担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机制,支持企业直接参与药典标准研究起草工作,鼓励企业主动承担并出资制修订药典标准。
    6. 重点抓好药典附录科研起草工作。扩大收载与修订完善制剂通则及与质量相关的检测项目,加强对药品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环境和检测条件的研究,增加新的和修订落后的通用检测方法,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主要检测方法应用指导原则,增订药品生产、流通、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原则,全面控制药品质量。同时必须重视引导、推广国产检验仪器的发展和应用。
    7. 积极采用现代科研成果。鼓励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努力改进和完善新的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制定既要坚持标准先进性的原则,又要兼顾国情和资源情况,要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相协调。
    8. 中药材、饮片和提取物标准正文单独成卷。中药材、饮片和提取物的管理属性比中成药复杂,单独成卷既有利于监管又有利于国际化发展,有利于进行国际协调。
    9. 探索开展将各部附录内容合并与辅料部分独立成卷的工作。各部附录合并后单独成卷,可避免各部方法重复收录,解决长期以来各部附录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使附录内容更系统、更完善。根据药用辅料标准在监管模式、产品性质、标准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大力开展常用药用辅料标准的研究,逐步丰富药用辅料标准的内涵和数量,探索构建符合药用辅料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
    10. 英文版同期同刊。《中国药典》英文版作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要力求与中文版同步出版,以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引入国际优秀出版社,借助国际优势力量,提高英文版水平、拓宽发行渠道,加大国际间宣传和发行的力度,扩大影响力。
    11. 每年一版增补本。《中国药典》增补本是将《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常态化的重要手段,要及时跟上国际国内医药工业的发展步伐,根据临床需求,积极吸纳科研成果,做到每年发行一版增补本,每版新增标准400~500个左右,修订400~500个左右。
    12. 及时组织编撰出版与《中国药典》配套的《临床用药须知》、《中国药典注释》及各类标准图谱集等工具书与系列丛书,提升《中国药典》的执行效力。
  • 园丁## (2014-10-07 15:39:38)

    各部纲要
    本版药典将原各部的附录内容从各部中分列出来,统一合并为“凡例、通则与方法”,由凡例、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等组成。药品标准正文部分由一部、二部、三部组成,一部为中药(分上、下两卷);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一、二、三部包括标准正文和索引。
    一、《中国药典》一部
    (一)目标和任务
    1. 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中国药典》一部正文调整为上下两卷,上卷收载中药材、饮片和提取物,下卷收载中药成方制剂;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制剂通则、中药质量通用分析方法和中药质量标准制修定指导原则;研究完善中药标准物质的替代方法;全面形成方法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原则明确、内容规范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2. 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应用、能够从整体上有效反映中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均一稳定等特征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强化中药材和饮片的基础作用,逐步做到每个品种都要有科学规范的安全性数据,要有与活性直接相关的有效性控制方法和专属的能反映整体特征的质量指标。建立完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物质限度控制技术方法,逐步建立有毒中药和常用中药材、饮片的安全性数据库。建立完善有效活性成分测定、多成分同步定量以及特征或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行以中药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质量评价体系,针对药味成分复杂、标准物质难求、指标成分缺乏专属性的品种,建立专属性强、多成分同时控制的质量指标,全面形成中药质量标准控制和提高模式并被国际普遍认可。
    3. 全面覆盖临床常用品种。坚持发展绿色中药,推进中药材栽培和野生怃育,保护野生药材资源,进一步完善品种遴选机制。每年编制一版增补本,每版新增品种约200个,五年新增品种约800个,全面覆盖临床常用的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及民族药。争取100个中药标准达到国际双边或多边互认。
    (二)设计方案
    1. 品种分类
    一部正文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下卷收载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2. 品种遴选
    收载品种要能覆盖临床各科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能体现中医药特色和现代中药产业的现状,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剂型与规格合理、应用广泛的品种。
    重点收载常用中药材(民族药材)和饮片;国家标准中已收载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等天然药物及须产地加工或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提取物;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中已全面提高质量标准符合上述要求的中成药品种。
    以野生濒危动植物为原料的中成药以及商品匮乏和有违伦理的中药材不再收入本版药典。
    3. 标准提高
    标准提高必须始终贯彻基本原则的精神,择优统一提高制修订标准,使标准的制定和废止成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有效运行的推动力。
    3.1 提高中药安全性控制水平
    3.1.1 对《中国药典》中延续古代本草的经验,标有“大毒、有毒、小毒”的中药材以及有安全隐患的常用饮片进行系统的毒理学研究,本版药典计划分阶段系统、规范地完成《中国药典》常用中药材、饮片的安全性研究并建立数据库。以现代科学实验数据诠释古代本草的经验,通过系统的毒理学研究,提出和制定安全的用药剂量和合理的限度范围,这是中医药走向现代科学的奠基性工作,是中药面向国际社会、主导国际标准首要解决的问题。
    3.1.2 大幅度增加和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制定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重金属及有害残留物(农残、二氧化硫、真菌毒素、钴-60辐照残留、溶剂残留等)控制的方法、限度。
    3.1.3 倡导绿色标准,采用毒害小、污染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全面停止苯等毒性试剂使用并全部替换。
    3.1.4 探索中成药品种灭菌方法正式纳入药典标准正文的可行性以保障安全和推进产业进步。
    3.1.5 进一步加强高风险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控制,研究建立中药注射剂异常毒性、过敏反应、高分子聚合物、蛋白、树脂等有关物质检查的新方法
    3.2 加强有效性的质量控制
    3.2.1 对于存在明显的产地依存性和对生长年限要求严格的中药材,要在标准项目中增加产地和采收年限的相关规定,并要加强野生与栽培品的质量标准比较研究和质控方法,从源头上确保中药质量。
    3.2.2 遵循中医临床用药经验,传承和提高相结合,对性状、成分差别较大,或中医临床使用不同的多来源中药材继续深入研究,按一药一名一标准的原则,科学、客观地逐步解决中药材长期存在的同品名多来源问题。
    3.2.3 积极采用现代科研成果,加大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的力度,增加和完善专属的与疗效相关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目。重点引入一测多评、指纹和特征图谱、DNA分子鉴定、生物测定等新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
    3.2.4 建立中药质量标准系统工程,同一品种或同一类成分在不同的类别或剂型中采用统一规范的检测方法,以保证同系列品种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指标与限度的相对一致性。
    3.2.5 研究完善中药标准物质的替代方法,建立中药材饮片供鉴别和含量测定用的对照提取物。
    3.2.6 建立企业参与标准工作机制,把握利益、责任与公共标准的平衡点。
    4. 标准规范
    4.1 除国家保密品种外,中成药处方与制法作为标准的组成部分要向公众全部公开。
    4.2 规范中药材的名称(中文、拉丁文)、来源(学名、药用部位)、采收期和产地加工。
    4.3. 规范中药饮片、提取物及中成药处方中药味的名称。
    4.4. 规范中药饮片、提取物及中成药制法的表述,厘清标准中规定的“制法”与企业实际生产“工艺”的定位和区别,统一规范专用术语。
    4.5. 规范和完善检测方法、过程、限度、结果判断与制剂规格等表述方式及用语;规范和统一计量单位,准确使用有效数字。规范和协调同系列品种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指标与限度的相对一致性。
    4.6. 规范和统一中医医学术语,突出辨证用药的特色,规范功能与主治的表述、主症与次症的排列,彻底解决描述不确切,前后矛盾,主治病症宽泛等问题。
    4.7. 进一步推进中药材拉丁学名的修订工作,对国际性保护物种增设规范性警示语。
    5. 积极参与国际协调
    主动组织、积极参与药品标准的国际协调,扩大《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中药标准要成为国际公认的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的质控模式。
    二、《中国药典》二部(化学药)
    (一)目标和任务
    1.收载新增药品约700个,基本涵盖临床常用药品。
    2.充分利用现代药品质量控制理念和分析技术,做到质量标准项目设置全面、方法科学适用、限度合理,达到或部分指标超越国际先进标准水平。
  • 园丁## (2014-10-07 15:40:01)

    (二)设计方案
    1.品种遴选
    进一步完善药典品种遴选机制,规范遴选程序。
    按药典品种遴选程序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剂型与规格合理的品种,基本覆盖我国临床常用药品,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的需要。
    慎重遴选尚未在国内生产的进口药制剂,将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并已被国外通用药典收载的进口原料药及相应的制剂品种收入药典。
    淘汰临床已长期不用、临床副作用大或剂型不合理的品种。
    2. 标准提高
    加强国家药品标准的科研工作,加强与原研产品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制药工业生产实际,制定具有我国特色并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的标准,具体体现在:
    2.1 涉及与安全性有关的标准研究内容
    2.1.1 有关物质:进一步加强对杂质的定性研究,必要时将结构确证的杂质列入标准中;进一步强化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科学性,加强对杂质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的区别控制,加强对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该项目并入有关物质项,增强限度设置的合理性,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有关物质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1.2 加强对治疗窗窄的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或释放行为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2.1.3 加强对注射剂及眼用制剂中的添加剂如抑菌剂、抗氧剂等的研究与控制;加强对注射剂中非水溶剂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控制。
    2.1.4 进一步研究原料药及制剂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控制方法;加强对透皮吸收等特殊制剂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2.1.5 进一步增加适宜品种如静脉输液及滴眼液的渗透压控制。
    2.1.6 加强对包括催化剂在内的无机杂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修订,提高方法的准确性。
    2.1.7 制剂通则中规定的无菌与微生物限度必检的品种的无菌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2.1.8 加强大分子混合物药品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的增订与已有方法的优化。
    2.2 涉及与有效性有关的标准研究内容
    2.2.1 增加对制剂有效性指标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剂型特点的研究,适当增加控制制剂有效性的指标,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
    加强对制订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法的指导,增强对现有常释口服固体制剂(如降糖药等)和缓控释制剂有效性的控制;
    加强对部分制剂的黏度研究,如需在眼内滞留一定时间的滴眼剂,透皮吸收等制剂,进一步提高黏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对吸入制剂、透皮贴剂等特殊制剂有效性指标的研究。
    增加对难溶性晶型原料药的粒度、注射剂的复溶时间等指标的研究与控制,提高产品的有效性。
    充分吸收现代分析技术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同时强化理化测定方法和生物测定方法的关联性研究。
    2.2.2 鉴别:继续增加专属性较强的方法用于药品的鉴别,扩大红外光谱在制剂鉴别中的应用;加强对多晶型品种的研究,必要时建立适宜的检测方法;探索拉曼光谱用于原料药和制剂鉴别的可能性,适时将部分品种的拉曼光谱收入药典配套丛书中。
    2.2.3 含量测定:在药品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继续研究建立原料药遗留品种的非水溶液滴定方法中采用醋酸汞试液的替代方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强专属性强、适用性广的方法用于制剂含量测定的研究。
    2.2.4 加强与放射性药品活性相关的检查方法的研究和增订。
    2.3 涉及增强质量可控性的方法学研究
    2.3.1 进一步扩大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典中的应用,如离子色谱、毛细管电泳、粒度测定仪等,提高方法的科学性。
    2.3.2 及时把握国内外现代分析技术的进展,加强用理化测定方法替代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2.3.3 进一步丰富色谱检测器的类型,加强没有紫外吸收品种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应用指导。
    2.3.4 强化不同剂型同一项目之间检测方法的统一。加强方法中系统适用性试验研究并在标准中予以体现,提高方法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2.3.5 关注不同色谱填料对于不同结构不同极性杂质分离的适用性,对液相色谱柱填料进行科学分类,适时编制HPLC和TLC系统适用性图谱集或在药典会外网设立应用专栏,为药品标准的应用提供参考。
    2.3.6 针对属OTC的感冒药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且目前标准情况参差不齐的状况,建立各组分通用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2.3.7 制订各类生化药品(如酶、多糖、肽及蛋白、核酸、多组分混合物等)的标准研究与标准制订的指导原则。
    2.3.8在对杂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在标准中列出杂质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化学名等有关信息。
    3 药品命名与标准体例的优化
    3.1 根据新版制剂通则的描述以及命名原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药品命名,特别是复方制剂和涉及到亚剂型药品的命名。
    3.2 建立药品通用名称数据库,进一步推广国际药品通用名称。
    3.3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品标准中的广泛应用,药品标准中某些检测项目(如有关物质、溶出度等)的书写体例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强条理性,方便使用。
    三、《中国药典》三部(生物制品)
    (一)目标和任务
    1. 建立符合生物制品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强化收载内容和形式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使《中国药典》三部成为生物制品生产质量控制的核心和产品研发的指南。提升和完善生物制品质量标准,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2. 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对生物制品原辅材料和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控制,进一步实现对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均一性的控制;推动生产工艺优化和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3.收载品种覆盖国家传染病防控所需免疫接种疫苗和临床治疗常用药品,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品种提供支持。
    4.增强质量标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使现代分析技术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设计方案
    1. 分类
    分为预防类、治疗类、诊断类制品。
    1.1 品种收载
    包括预防类生物制品(细菌、病毒类疫苗)、治疗类生物制品(血液制品、重组技术产品、微生态制品和其他治疗类生物制品)、诊断类生物制品(体内诊断生物制品以及按照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制品)。
    1.1.1 拟收载品种
    《中国药典》收载的生物制品应为工艺合理、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疗效可靠,能满足国家传染病防控和临床疾病治疗需要以及国家战略储备的品种。
    1.1.2 品种遴选范围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收载的预防类、治疗类以及诊断类制品;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未收载、历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符合《中国药典》收载原则的品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符合药典收载原则的新生物制品。
    1.1.3 拟取消或不收载的品种
    已收载品种经临床证明在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或生产工艺落后、长期不生产已被新的同类制品替代的品种,其标准不予收载,并通过相关程序予以废止。
    1.2 主要原材料
    重新归类上版涉及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的通则,合并增补的其他常用原辅材料标准共同组成。
    2. 标准提高
    2.1 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增订相关总论,修订生物制品贮藏和运输规程,增订疫苗运输冷链的相关要求。
    2.2 加强原辅材料质量控制,增订常用生物制品原辅材料质量标准。
    2.3 加强安全性控制,加强疫苗生产用菌毒种来源和稳定性控制要求;增订具体品种项下有机溶剂残留测定及限度要求;规范防腐剂的使用,建立防腐剂有效性检测要求;加强对产品中杂质的控制,开展对疫苗辅料明胶替代物的研究。
    2.4 加强对产品有效性的控制,增订治疗用生物制品有效成分活性检测项目及限度要求。
    2.5 规范和完善各品种检定项下有效成分含量的限度规定;进一步开展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相关研究。
    2.6 进一步完善已收载附录方法的适用性研究,完善标准物质的覆盖范围,保证检测方法科学合理、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园丁## (2014-10-07 15:40:33)

    四、《中国药典》凡例、附录与辅料
    (一)附录
    《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探索开展附录独立成卷工作。附录部分立足规范统一、着重完善提高,将原各部附录相同方法之间的规范统一作为本版药典工作的重点,以解决长期以来同一附录各部之间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同时亦应注重附录的增订和修订工作,逐步完善药典附录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 着力做好附录规范统一工作。合并采用同一方法的多个附录;取消重复方法的单个附录,特殊要求纳入正文品种中描述。对于原各部均收载的附录内容,要力求统一,属于中药、化学药、药用辅料、生物制品等需特殊规定的事项,可在总的方法或通则下进行特殊说明。属于中药、化学药、药用辅料、生物制品特定使用的附录,应按照其类别特点进行收载,进行合理的分类与排序。
    2. 开展附录编号研究。将各部附录单独成卷,最大的变化就是附录编号的变化,且关系到所有药典品种正文和药典外品种的标准,因此应积极探索附录的编号研究,合理规划和布局,既要保持现有药典附录的收载形式,又要满足今后新附录的扩展。
    3. 加强制剂通则的修订与完善。进一步规范常用剂型的分类和定义,加强共性要求及必要的检测项目的修订;及时收载成熟的剂型或亚剂型,真实反映我国制药工业制剂水平与情况;同时积极开展成熟新剂型和新剂型指导原则的研究。
    4. 加强通用检测方法的修订与完善。收载的检测方法应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且经济实用,鼓励用简单,误差较小的方法替代复杂、误差大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尽量采用理化或体外免疫学、生物学测定方法替代动物试验;推广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加强对药品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环境和检测条件的研究,增加新的通用检测方法,规范检测过程,提高药品质量分析方法的可选择性。加强对基础测试设备(如温度计、砝码与天平等)的要求;增加对关键质控项目检测方法的收载;加大通用检测方法的修订力度,对多年来未予修订、应用中存在问题的附录进行修订提高,如修订酸败度检查法、农药残留量检查法、含量均匀度检查法等。增加树脂残留物检查法、中药溶出度测定法;建立中药注射剂异常毒性、过敏反应、高分子聚合物、蛋白、树脂等有关物质检查的新方法;建立和提高辐照中药放射性物质残留、真菌毒素、二氧化硫、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检查方法的现代联用技术;对于标准中涉及的“限度”、“参数”、“制成量”等,要研究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合理误差范围。
    5. 加强微生物及生物检定附录的修订与完善。着重解决药品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及微生物限度标准与欧美等药典的协调统一问题。认真研究药用原辅材料微生物限度标准问题,降低医药产品微生物风险。加强制药用水微生物检查方法研究,提高制药用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水平。
    6. 加强指导原则的修订与完善。指导原则是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性规定。2015年版药典应加强指导原则的修订与完善,加强对涉及原料药、制剂、辅料研发、生产、物流等各环节技术要求的指导原则以及涉及分析方法的指导原则的研究。修订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增订具有指导作用的成熟的指导原则,如“中药安全性控制指导原则”、“中药指纹和特征图谱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分析技术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批间一致性评价标准和方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药稳定性试验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标准物质研究、生产、标定和使用的技术指导原则”等。
    (二)药用辅料
    2015年版药用辅料标准工作以构建体现药用辅料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为目标,继续扩大常用药用辅料的收载范围,继续提高药品辅料标准水平。
    1. 稳步增加品种数量,不断丰富药用辅料种类
    2010年版药典收载药用辅料132个,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药物制剂生产的需要。积极开展全国性的药用辅料基本情况调研工作,基本掌握我国药用辅料生产和使用的基本情况,为扩大药用辅料品种收载范围提供参考。同时,应不断丰富药用辅料标准的内涵,积极探索中药传统制剂用辅料、中药饮片炮制用辅料标准的制定工作。
    2. 重点关注功能性项目评价,体现药用辅料特点
    根据辅料在制剂学中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功能学指标评价技术,在标准中建立药用辅料功能学评价方法和项目。如多孔性检查、密度检查(包括固体、黏贴剂)、粉末细度检查、粉末流动检查、特殊表面积检查等方法。
    3. 统筹解决药用辅料品种管理交叉的问题
    认真梳理药用辅料品种和化学药品之间交叉应用和管理的情况。包括以化药收载的纯粹的辅料产品,以化药收载的以辅料应用为主、同时也做药用的品种,化学药品和辅料部分均收载的品种。参照欧、美、日等国外药典,结合品种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品种的具体分类。
    4. 注重药用辅料标准的规范与协调
    2015版药典应侧重所载品种标准的规范与协调,逐步丰富不同规格品种的收载,注重同类辅料产品标准的协调,加强药用辅料微生物项目的规范与制定,深入研究药用辅料微生物项目检查控制原则,科学合理的制定微生物检查限度及检查方法。
    5. 不断提高药用辅料标准水平
    2015版药典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分析技术,积极采纳更精确、更简便的分析方法,逐步提高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借鉴国内外药用辅料标准研究最新成果,参考欧美等国外药典的质量控制要求,结合国内辅料生产使用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辅料品种质量控制要求,提高质量标准水平,增加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 园丁## (2014-10-07 15:40:54)

    支撑工作
    在全力做好《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其他支撑工作。
    一、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间药典标准协调工作,中药标准要做到“我主人随”提出国际标准新提案,争取逐步做到在一些国家承认《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的法定地位。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显著提高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建设一支国际药品标准专家队伍,选拔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争取在WHO、美国药典、欧洲药典等发达国家的相关委员会中担任委员。
    抓住中美药典国际论坛逐步完善的契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建立国际药典合作与协调机制,通过定期互访、增进了解,共同探讨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的方式;二是加强各国交流与合作,各国药品标准制定机构间加强人员和技术往来,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边或多边合作;三是加强彼此间实质性合作,共同开展药品标准的起草、检测方法研究的研究、标准品的建立、技术法规的起草等实质性合作;四是定期举办国际药典论坛。中美药典国际论坛的已逐步从技术交流的平台转向各国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平台。今后,中美药典国际论坛每两年一次,并长期在中国召开,将邀请更多的国际和国家药品标准机构参与到论坛中来,使之成为具有全球性的国际药品标准论坛,把全球药典合作的大好形势发展壮大。
    二、建立药典信息资源平台,构建药品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和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信息库,整合国内外药品标准信息资源,搭建好服务平台。
    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健全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信息库,进而形成全范围、权威准确、能够即时更新的国家药品标准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要充分整合国内外药品标准信息资源,集全部我国已上市的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的修订及勘误信息、各国药品标准全文以及标准文献信息于一体,能够及时反馈出药品标准的全文、沿革、发展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信息,能够服务药监系统以及全社会的国家药品标准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药品标准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标引和深挖掘,科学地建立药品标准信息平台,使之更好地为药品监督服务,为公众健康服务。
    三、加强药典工作管理
    (1)完善药典标准制修订的程序和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药典制修订标准的公开透明度,有效反应相关利益各方的意见,加强对标准制修订的指导和协调,确保药典标准的协商一致性。建立药典标准立项及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项目合同制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标准的计划立项到起草、复核、公示、审定、颁布、监督实施等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责任制。确保国家药品标准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树立《中国药典》的权威地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建立与完善标准复审核征询机制。实施对标准制修订各阶段的监管,使标准制定、修订与勘误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公开化;建立与完善对标准意见反馈机制,及时修订或勘误标准中错误,保证药典标准严谨慎密规范。
    (3)加强药品标准科研工作,促进药典工作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标准更新与产品技术进步同步进行。
    (4)明确国家药品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既要维护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律严肃性,又要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5)要成为全国相关学科的专家和科学家开展研究和转化成果的平台,共享制定标准的专业知识,确保为公众提供优质药品服务。
    本编制大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监管理念,做好《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重要规划。全体委员和各相关单位应按照编制大纲要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各项任务,为保障药品质量、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 园丁## (2014-10-07 15:41:11)

    《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整合(生物制品部分)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
    更新日期: 2011年6月21日 上午10:20
    2011年6月1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整合(生物制品部分)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药典附录单独成册工作中原三部生物制品附录整合工作内容,提出了整合原则,并制定了初步的整合工作方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理化分析、生物技术、病毒制品、细菌制品专业委员会相关委员和资深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国家药典委员会业务综合处及生物制品标准处相关同志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以制定三部附录整合原则为重点,在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认为整合后的附录既要体现我国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特点,保留生物制品的特有方法,又应尽量做到技术方法与整体相统一和体例格式的规范化,并初步研究了三部附录整合的原则要求。经过一天的会议,与会专家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一步推进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整合工作。
  • 园丁## (2014-10-07 15:41:25)

    《中国药典》2015年版生物制品相关附录工作会议在吉林召开
    更新日期: 2012年11月12日 下午1:50
    (会讯)2012年7月18~19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生物制品相关附录整合工作会议在吉林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领导,第十届药典委员会病毒制品、细菌制品、血液制品、制剂专业、理化专业、生化专业委员会相关委员,部分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代表,以及国家药典委员会领导及生物制品标准处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可见异物等理化附录整合稿,并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整合工作方案,以及无菌检查法、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整合稿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和代表对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对制剂通则和可见异物整合稿中针对生物制品的变化进行了逐项讨论和确认;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整合工作方案提出了建议;对无菌检查法、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整合稿的反馈意见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确认。整理汇总后的专家意见将提交承担具体附录整合工作的相关专业委员会进一步研究、确定。请相关单位和生产企业关注我委网站的相关信息和整合稿征求意见通知,并及时反馈意见。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2年11月12日
  • 园丁## (2014-10-07 15:41:38)


    相关疾病:
    伤寒鼠疫炭疽
    第十届药典委员会细菌制品专业委员2012年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更新日期: 2013年1月23日 上午8:32
    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12年12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届药典会细菌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细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检院有关专家、部分生产企业代表、国家局注册司生物制品处相关负责人以及药典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了2011年细菌制品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课题总结,讨论并确定了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收载品种的增修订意见以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编制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现将会议确定的相关内容予以发布,请各有关单位予以关注并结合具体品种开展相关工作,及时提交相关资料。
    一、标准提高
    1.伤寒类疫苗:《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将继续收载三个灭活全菌体疫苗品种。增订伤寒Vi多糖疫苗原液内毒素标准和成品O-乙酰基含量检定项。请相关生产企业提供原液内毒素的检测数据,同时建立成品O-乙酰基含量的检测方法并提出限度标准的建议。
    2.口服福氏宋内菌痢疾双价活疫苗
    该品种为口服冻干制剂,系独家生产品种,已多年未生产。鉴于以上情况,《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不再收载该品种。
    3.百白破疫苗类
    (1)成品检定中用渗透压检测取代氯化钠含量检测;
    (2)成品检定中增加内毒素含量检测;
    (3)各生产企业积累数据对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的小鼠体重减轻试验的重复性、精确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待提交数据后对该方法进行讨论。
    (4)相关生产企业开展氢氧化铝佐剂吸附率检测方法的研究并尽快提交检测结果和统计学分析数据,经中检院复核后,提交细菌专业委员会审议。
    4.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1)种子批菌种检定中增加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PCR法检测卡介菌基因组特异缺失区RD1,待相关生产企业完成扩大验证后纳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
    (2)成品增加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无有毒分枝杆菌,采用PCR法检测卡介菌基因组中毒力基因编码。
    5.鼠疫、布氏、炭疽活疫苗
    (1)种子批菌种检定中增加分子生物学检测;
    (2)鼠疫和炭疽活疫苗成品检定增加噬菌体裂解纯菌试验。
    6. 微生态总论
    (1)菌种种子批检定中增加16SrRNA的检测;
    (2)由生产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时活菌数数据以及正式生产后多批制品成品活菌数数据及统计学结果,为增订活菌数上限提供依据。
    7.结核菌、卡介菌和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
    成品检定增加吐温-80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8. 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建议生产企业开展游离载体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通过方法学验证确定检测方法,采集多批产品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确定游离载体蛋白含量限度,经中检院复核后提交细菌专业委员会审议并确定。
  • 园丁## (2014-10-07 15:41:50)

    二、拟新增品种
    1、.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新标准建立
    拟将冻干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作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遴选的新品种予以收载。对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标准起草稿修订意见如下:
    (1)多糖原液及检定部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收载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执行;。
    (2)相关生产企业向起草单位中检院提交至少近2年的原液、中间品和成品各项检定自检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由中检院复核后提出各项检测的具体要求或限度规定的建议交细菌专业委员会审议。
    2. ACWY135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新标准建立
    拟将ACWY135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作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遴选的新品种予以收载。对ACWY135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标准起草稿修订意见如下: 相关生产企业向起草单位中检院提交近2年的原液、中间品和成品各项检定自检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由中检院进行比较整合和标准复核后提出各项检测的具体要求或限度规定的建议交药典委员会细菌专业委员会审议。
    3.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新标准起草
    拟将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标准作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遴选的新品种予以收载。对标准起草稿的修订意见如下:
    (1)建议取消防腐剂苯酚的添加;
    (2)建立苯酚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要求;
    (3)开展纯化工艺对生产中所用有机溶剂(醋酸、乙醇、丙酮、乙醚)的去除验证并提交相关结果,以确定残留量检测是否作为成品放行的检验项目;
    (4)进一步评估成品多糖含量限度和其他项目与《欧洲药典》差异。相关生产企业向中检院提供近2年来多批检定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数据,由起草单位中检院复核后提出各项检测的具体要求或限度规定的建议交细菌专业委员会审议。
    (5)尽快建立多糖含量测定国家标准品,保证标准品的可及性。
  • 园丁## (2014-10-07 15:42:01)

    三、关于残留溶剂
    生产企业应对照凡例和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要求,对相关制品生产过程中所用有机溶剂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应符合相关规定。
    四、关于疫苗中硫柳汞防腐剂的使用
    基于联合国环境署的全球限汞议案以及WHO对于疫苗中硫柳汞防腐剂使用的观点和我国疫苗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相关生产企业加快开展单剂量液体疫苗取消硫柳汞防腐剂的工艺研究、验证工作和相关变更的申报;而对于多剂量规格的疫苗,取消硫柳汞防腐剂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因此不建议取消防腐剂的添加,生产企业可开展硫柳汞防腐剂替代的相关研究。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3年1月18日
    (生物制品标准处 供稿)
  • 园丁## (2014-10-07 15:42:20)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增修订内容征求意见的通知
    更新日期: 2014年6月16日 上午10:41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的要求,按照我委整体编制工作计划,《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增修订内容经立项、实验室起草和复核、扩大验证后经相关专业委员会最终审定,现将增修订内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5年6月12至2015年9月12日,请在公示期间及时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反馈意见联系人、电话及邮箱
    内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E-mail
    通则、总论        郭中平        010-67079561       
    shbb@chp.org.cn
    细菌制品及相关附录        王晓娟        010-67079563
    病毒制品及相关附录        马锐        010-67079569
    重组产品及相关附录        任跃明        010-67079562
    血液制品及相关附录        曹琰        010-67079595
    附件
    1. bbcodeurl('file:///D:/export/system/modules/com.easen.cms.commons/resources/fileicons/pdf.gif', '')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公示内容目录
    2. bbcodeurl('file:///D:/export/system/modules/com.easen.cms.commons/resources/fileicons/zip.gif', '') 新增内容
    3. bbcodeurl('file:///D:/export/system/modules/com.easen.cms.commons/resources/fileicons/zip.gif', '') 修订的通则、总论
    4. bbcodeurl('file:///D:/export/system/modules/com.easen.cms.commons/resources/fileicons/zip.gif', '') 修订的品种
    5. bbcodeurl('file:///D:/export/system/modules/com.easen.cms.commons/resources/fileicons/zip.gif', '') 修订的附录
    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园丁## (2014-10-07 15:42:31)


    第十届药典委员会药用辅料与药包材专业委员会2014年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迅)
    更新日期: 2014年6月17日 上午10:27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用辅料编制工作安排,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14年6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第十届药典委员会2014年第三次会议。药用辅料与药包材专业委员会委员、有关专家、相关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代表以及药典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与会委员和专家就药用辅料通则、药包材及药用玻璃容器通则修订稿、50个药用辅料标准增修订草案,12个药用辅料补充修订稿、5个中药炮制辅料品种草案进行审议。经会议讨论通过的药用辅料标准草案,药典委将于近期在网站发布公示,需发补完善的辅料标准品种,由相关课题承担单位尽快提交补充资料,以保证药用辅料标准审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 园丁## (2014-10-07 15:42:46)


    cuturl('http://www.dxy.cn/bbs/topic/28833657')
  • 园丁## (2014-10-07 15:43:00)


    相关疾病: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拟新增品种名单(第二批)的公示请示
    更新日期: 2014年9月24日 上午9:07
    我委药品信息处分别于2014年7月24日、9月5日组织医学专业委员会有关委员和专家,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的品种遴选原则,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拟新增品种进行了医学审评,遴选出《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拟新增品种。现将品种名单(第二批)进行公示,见附件2。公示期限为一个月,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以来函或电子邮件反馈我委。公示期满未回复意见者视为同意。
    联系电话:(010)67079565 67079568
    传  真:(010)67156315
    电子邮箱:ypxxc@chp.org.cn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药品信息处
    邮政编码:100061
    附件:1. 品种遴选原则
    2. 《中国药典》2015年版拟新增品种名单(第二批)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4年9月24日
  • 园丁## (2014-10-07 15:43:26)

    附件1:
    品种遴选原则
    1、基本覆盖我国临床常用药品,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的需要。
    2、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剂型与规格合理的品种。
    3、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并已被国外通用药典收载的进口原料药及相应的制剂品种。
    4、慎重遴选尚未在国内生产的进口药制剂。
    5、淘汰临床已长期不用、临床副作用大或剂型不合理的品种。

    附件2: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拟新增品种名单(第二批)
    非那雄胺胶囊
    非那雄胺片
    氯雷他定胶囊
    氯雷他定颗粒
    氯雷他定片
    那格列奈胶囊
    那格列奈片
    曲尼司特片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盐酸西替利嗪胶囊
    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盐酸西替利嗪片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II)
    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
    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胶囊(Ⅰ)
    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胶囊(Ⅱ)
    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Ⅰ)
    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Ⅱ)
    米力农注射液
    恩曲他滨
    恩曲他滨胶囊
    复方卡比多巴片
    枸橼酸托瑞米芬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氟他胺片
    齐多夫定注射液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替莫唑胺胶囊
    西洛他唑胶囊
    盐酸司来吉兰片
    依西美坦胶囊
    依西美坦片
    埃索美拉唑钠
    安乃近滴鼻液
    安乃近滴剂
    奥卡西平片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奥美拉唑钠
    奥美拉唑钠肠溶片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吡罗昔康肠溶片
    丙泊酚注射液(丙泊酚注射用脂肪乳)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酒石酸唑吡坦片
    利鲁唑
    利鲁唑片
    利培酮口服溶液
    磷酸咯奈啶
    磷酸咯萘啶注射液
    氯诺昔康片
    马来酸多潘立酮片
  • 园丁## (2014-10-07 15:43:41)

    蒙脱石分散片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
    葡萄糖粉剂
    青蒿素哌喹片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
    双氯芬酸钾胶囊
    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
    盐酸阿莫地喹
    盐酸阿莫地喹片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盐酸丙帕他莫
    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
    盐酸金刚乙胺
    盐酸金刚乙胺颗粒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盐酸瑞芬太尼
    右佐匹克隆
    右佐匹克隆片
    扎来普隆胶囊
    扎来普隆片
    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片
    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
    罗库溴铵
    罗库溴铵注射液
    哌库溴铵
    注射用哌库溴铵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
    扎来普隆
    氯普噻吨
    甲磺酸瑞波西汀片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
    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
    马来酸多潘立酮
    氢溴酸加兰他敏片
    硫酸吗啡缓释片
    佐匹克隆胶囊
    佐匹克隆片
    佐匹克隆
    琥珀酸舒马普坦片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
    盐酸安非他酮片
    左羟丙哌嗪
    左羟丙哌嗪片
    左羟丙哌嗪胶囊
    头孢丙烯颗粒
    布地奈德气雾剂
  • 园丁## (2014-10-07 15:43:55)

    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
    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
    硝酸甘油气雾剂
    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复方硼砂含漱液
    甲硝唑凝胶
    硫酸沙丁胺醇粉雾剂
    硼酸冲洗液
    苯唑西林钠片
    羧苄西林钠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
    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片
    利福昔明胶囊
    利福昔明片
    利福昔明干混悬剂
    利福昔明
    奥硝唑胶囊
    奥硝唑注射液
    奥硝唑阴道栓
    奥硝唑阴道泡腾片
    奥硝唑片
    茶碱缓释胶囊
    尿素软膏
    苯唑西林钠胶囊
    谷氨酰胺(曾用名:L-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胶囊(曾用名:L-谷氨酰胺胶囊)
    谷氨酰胺颗粒(曾用名:L-谷氨酰胺颗粒)
    丙氨酰谷氨酰胺(曾用名: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
    垂体后叶粉
    更昔洛韦钠
    环磷腺苷注射液
    利巴韦林分散片
    木瓜酶
    去羟肌苷肠溶胶囊
    去羟肌苷分散片
    去羟肌苷咀嚼片
    去羟肌苷颗粒
    去羟肌苷散
    注射用脱氧核苷酸钠
    注射用血凝酶
  • 园丁## (2014-10-07 15:44:06)

    注射用胸腺肽
    注射用盐酸高血糖素
    甲磺酸多沙唑嗪胶囊
    甲磺酸多沙唑嗪片
    西尼地平片
    注射用葛根素
    坎地沙坦酯片
    萘哌地尔片
    雷米普利片
    盐酸米多君片
    乙胺利福异烟片
    二氟尼柳片
    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
    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
    巴氯芬
    巴氯芬片
    双环醇片
    去羟肌苷
    加巴喷丁
    吲达帕胺胶囊
    阿卡波糖片
    阿卡波糖胶囊
    茴拉西坦
    茴拉西坦胶囊
    枸橼酸舒芬太尼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Ⅲ)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Ⅳ)
    盐酸川芎嗪
    盐酸布替萘芬凝胶
    盐酸司来吉兰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盐酸多奈哌齐
    盐酸吡格列酮
    盐酸吡格列酮片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
    盐酸金刚乙胺片
    盐酸班布特罗片
    盐酸硫必利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
    奥卡西平
    赖脯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注射液
    磷酸奥司他韦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来昔决南钐[153Sm]注射液
    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
    氯化锶[89Sr]注射液
    碘[125I]密封籽源
    锝[99mTc]双半胱乙酯注射液
    锝[99mTc]双半胱氨酸注射液
    锝[99mTc]甲氧异腈注射液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
    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
    醋酸特利加压素
    注射用醋酸特利加压素
    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
    口服补液盐散(Ⅲ)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分享帖】2015版药典-生物部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