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技部解读太阳能发电和洁净煤技术十二五规划

2012.5.16

  5月16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分别就《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洁净煤技术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作出解读。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问:《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太阳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是近十年来世界上发展最迅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列为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重点。我国的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两大产业规模已跻身世界第一,但与太阳能低温热利用相比,我国在太阳能发电和中高温利用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研究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应用规模小的局面没有改变。在今后的发展中,迫切需要完善太阳能产业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自主研发的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支撑我国从太阳能产业大国到产业强国的转变,形成太阳能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环境。为此,特制订《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问:当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形式如何?

  答:当前,世界太阳能发电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世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 40GW,近十年平均年增长45%。截至2011年4月,全球太阳能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26GW,在建的太阳能热发电站超过2.24GW,年平均效率超过12%。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已经进入商业化进程,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将成为未来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自2002年以来,我国太阳电池产量均以 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2010年产量 8.7GW,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连续四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通过光伏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2011年国内累计光伏装机达到3GW,500kW级光伏并网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并网光伏系统开始商业化推广,光伏微网技术开发与国际基本同步。

  问: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和市场的问题及需求有哪些?

  答:要实现太阳能从补充能源到主要能源的转变,必须大幅度降低成本,为此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和市场的问题及需求主要存在于以下六方面:1.太阳能硅材料及关键配套材料;2.太阳电池;3.生产装备;4.光伏系统;5.太阳能光热利用;6.测试及平台。

  问:《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目标,二项突破,三类技术、四大方向”。一个目标:实现太阳能大规模利用,发电成本可与常规能源竞争;二项突破:突破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技术;三类技术:全面布局开展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及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四大方向:全面部署材料、器件、系统和装备科技攻关。

  问:《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应把握和坚持的基本原则有:(1)坚持以降低终端发电成本为中心;(2)坚持技术创新与示范工程相结合;(3)坚持面向全产业链布局攻关;(4)坚持多层次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体系并举。

  问:《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实现光伏技术的全面突破,促进太阳能发电的规模化应用,晶硅电池效率20%以上,硅基薄膜电池效率10%以上,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装机成本1.2~1.3万元/kW,初步实现用户侧并网光伏系统平价上网,公用电网侧并网光伏系统上网电价低于0.8元/kWh,基本掌握多种光伏微网系统关键部件及设计集成技术,实现示范应用。太阳能热发电具备建立100MW级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设计能力和成套装备供应能力,无储热电站装机成本1.6万元/kW;带8小时储热电站装机成本2.2万元 /kW,上网电价低于0.9元/kWh。突破太阳能中温热能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技术和太阳能建筑采暖的长周期储热技术,并示范应用。初步建立太阳能发电国家标准体系和技术产品检测平台,形成我国完整的太阳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

  问:《规划》是如何设置重点任务?

  答:《规划》按照材料、器件、系统及装备的四个方向设置了“十二五”太阳能发电科技重点任务为:(1)掌握太阳能材料、器件、系统核心技术和工业生产线的关键工艺及装备;(2)突破太阳能发电系统规模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及装备;(3)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产业化基地;(4)完善太阳能产品及系统的检测技术和认证标准;(5)集成示范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设备。

  问:《规划》对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是如何整理布局的?

  答:《规划》从材料、器件、系统及装备四个方向对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进行全线规划布局。材料方面,太阳能级硅材料位于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生产技术含量高、投资大。多晶硅材料与太阳电池关键配套材料生产制备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实现硅材料生产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器件方面,太阳电池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太阳电池转化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与成本。系统方面,光伏规模化利用的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技术的突破,将改变我国近年来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反差,有效推动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利用关键装备和系统集成科技攻关,依托规模化示范工程建设,将推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装备方面,太阳能光伏生产设备是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目前,亟需提高我国太阳能光伏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电池完整生产线奠定基础。

  问:《规划》如何对太阳能发电科技进行了从基础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规划?

  答:太阳能级硅材料方面,重点研究高效节能多晶硅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太阳电池方面,重点研究高效、低成本、超薄晶硅太阳电池和高效薄膜太阳电池的产业化技术,着力发展新型太阳电池关键技术。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方面,重点研究100MW级并网光伏电站、高密度区域建筑光伏系统、光伏微电网系统技术和大型多能互补光伏并网系统技术与关键设备的产业化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方面,重点研究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与关键设备的产业化技术。

  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材料方向是如何部署的?

  答:在光伏产业链上,硅材料主要涉及太阳电池用的多晶硅提纯和下游的硅片、单晶和多晶铸锭。发展高效节能低成本多晶硅材料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太阳电池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将有利于降低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和实现硅材料生产的环境友好。相关内容包括: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物理、化学冶金法多晶硅材料生产技术,太阳电池用银浆、银铝浆、TPT背板材料、EVA封装材料、薄膜电池用TCO玻璃基板等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等。

  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器件方向是如何部署的?

  答:太阳能发电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影响发电成本。晶体硅电池正朝着高效率、薄片化和低成本三个方向进行改进;低能耗、低成本的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正朝着高效率、稳定和长寿命的方向努力。相关内容包括:效率20%以上低成本超薄晶体硅电池产业化制造技术,效率10%以上薄膜电池产业化制造技术,高倍率聚光电池及发电关键技术,柔性衬底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中试制造技术,非真空电沉积柔性 CIGS薄膜太阳电池中试制造技术,量子点电池、热光伏电池、硅球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有机电池等新型太阳电池的前沿制备技术, 高温直通式真空管及槽式聚光集热实验平台等。

  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系统方向是如何部署的?

  答:突破光伏规模化利用的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建成多种形式的光伏发电示范工程,能够有效推动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开展太阳能热利用关键装备和系统集成科技攻关,依托规模化示范工程建设,能够推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相关内容包括:100MW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及设备技术,100MW级城镇多点接入生态居住小区光伏系统技术,10MW级光伏微网系统及设备技术,区域性高密度光伏建筑并网系统及设备技术,10MW级次高参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硅基高可靠光伏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大型多能互补光伏并网系统技术、光伏直流并网发电技术、分布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储热技术,太阳能中温热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技术等。

  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装备方向是如何部署的?

  答:太阳能光伏生产设备是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目前亟需突破产业链部分环节核心设备的瓶颈,提升其关键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成套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相关内容包括:晶体硅太阳电池整线成套装备集成技术,效率10%以上年产能40MW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制造技术,效率10%以上年产能30MW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制造技术,效率8%以上年产能5MW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造技术,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电池中试制造技术,硅基高可靠BIPV系列组件制造装备技术等。

  问: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配套措施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答: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规划》还建议配套以下保障措施:1、加强科技专项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加强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3、制定和落实促进科技专项实施的各项激励政策。4、充分发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5、建成第三方的与符合国际规则的权威检测机构。

  问:《洁净煤技术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背景是什么?

  答: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到70%,未来几十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主导作用不会改变,发展洁净煤技术,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十二五”期间发展先进能源技术的重要方向。同时煤炭生产和利用中引发的环境、碳排放等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给发展洁净煤技术赋予新的目标和要求。洁净煤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认真总结 “十五”、“十一五”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关注“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需求,统筹国内科技资源,融合跨领域优势能力,发挥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联合创新机制和大型企业的优势,正确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

  问:《规划》是如何出台的?

  答: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2009年8月,科技部高新司启动了能源领域十二五技术发展的战略研究,并将洁净煤技术作为重要的方向来进行战略研究。在2010年5月正式启动了洁净煤技术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成立由863 能源领域专家、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同行专家组成的规划起草小组。

  2.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规划起草小组在北京分别对煤炭企业、发电企业、煤炭装备工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四个专题召开了《洁净煤技术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四个座谈会,了解洁净煤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企业需求和对战略前沿的理解。

  3.起草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0年8月,讨论并形成《专项规划》(框架),并征求产业同行意见。起草专家总结了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形势,对“十二五”中洁净煤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组在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年12月,完成《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规划编制说明》(初稿)。

  4.征求意见。经两次征求同行专家意见和修订,完成《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讨论稿)。 2011年5月召开专项规划咨询论证会并向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了专题汇报,形成《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省市科技厅、有关部委、大型能源央企正式书面征求意见。2011年6月,完成《专项规划》(送审稿),经科技部计划司组织的综合咨询论证并修改完善后,经部务会审议通过,形成了现《规划》。

  问:《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在煤炭提质与资源综合利用、高效洁净燃煤发电、煤基洁净燃料、高效燃煤与工业节能、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突破重点基础和核心关键,开发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重大系统技术集成,为煤电、煤转化等重点示范工程和建设洁净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持,达到世界先进、领先水平。

  问:《规划》编制中,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为基本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以加快新能源建设和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洁净煤技术跨越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问:《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规划》有四条基本原则:1. 国家需求、服务产业;2. 世界一流、国际领先;3. 承先启后、统筹发展;4. 强化管理、培养能力。

  问:《规划》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

  答:根据近年来重点发展方向,结合立项和运行管理机制改革,以依托示范工程为牵头、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为基础、技术凝练和集成创新为重点,对重点技术方向进行梳理。

  问:《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规划共分为五个部分:发展现状与形势、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重点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问:《规划》中部署了哪些洁净煤的重点方向?

  答:《规划》共部署了四个洁净煤的重点方向:高效洁净燃煤发电、先进煤转化、先进节能技术、污染物控制及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问:《规划》部署的洁净煤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重点任务划分为重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技术集成及工业示范等三类,每一类根据技术方向分为“煤提质及资源综合利用”、“高效洁净燃煤发电”、“煤基清洁燃料”、“高效燃煤及工业节能”等部分,“污染物控制”、“二氧化碳分离 /存储/利用”、“重大能源装备”等结合其应用划分至上述几个方向。

  问:《规划》中,高效洁净燃煤发电重点方向是如何部署的?

  答:我国50%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电占发电总量的80%以上,燃煤发电技术进步始终是先进能源技术的重点。目前和今后若干年,国内煤电装机增量仍将处于较高发展速度,技术发展趋势是“大型、高参数、洁净”。在此背景下,煤电重要发展方向有以下 4个方面:1. 大型超超临界发电成套技术和高参数超超临界关键技术;2. 高参数、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3. 大规模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关键单元技术及装备,燃气轮机及其集成示范;4. 燃煤污染治理,二氧化碳分离、埋藏及利用技术。

  问:《规划》中,先进煤转化重点方向是如何部署的?

  答:先进煤转化技术包括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化工品、先进煤气化等成套工艺和技术。经过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先进煤转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大国。粗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投入约800亿元进行该类技术工业示范。目前,该类技术方向尚有较多关键技术需要科技支持,大规模工业化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重点研究以下技术:1. 低阶煤综合加工提质技术;2. 催化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3. 结合实施煤制气体、液体燃料和化工品百万吨级工业示范,开发研究大型合成反应器、高效低成本催化剂、专用设备、油品加工催化剂和新工艺、新型催化合成、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4. 先进煤转化发电大规模技术集成示范。

  问:《规划》中,先进节能技术是如何部署的?

  答:“十五”、“十一五”期间,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持续部署了能源转化、利用和工业过程的重点节能技术研发,其中工业窑炉余能余热回收利用、工业锅炉高效燃煤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十二五”期间,将围绕以下几个重点方向开展部署和研发。1. 工业窑炉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利用新技术;2. 高效率、大容量工业锅炉岛成套技术、装备及应用示范;3. 冶金行业重点节能技术研发示范;4. 石油、化工、建材等工业过程节能、余能余热利用;5. 建筑综合节能技术。

  问:《规划》中,重点任务在重点基础研究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答:在重点基础研究方面重点任务进行了以下3方面的考虑和部署:1. 煤提质及转化基础研究。针对褐煤、低变质烟煤分级转化、综合利用开展煤质与转化基础研究,如热冲击下褐煤粉化机理研究,毛细水分蒸发条件研究等;多煤种复杂煤质热解、气化、加氢、燃烧转化基础研究;地下水对地下气化影响的基础研究;新型高效催化反应基础研究等。2. 高效洁净燃煤发电基础研究。开展燃煤高参数超700℃超超临界发电整体热力系统优化、材料体系、燃烧、传热和污染特性等基础研究;以近零排放IGCC为目标的富氢燃烧和富氢燃机的材料和制造技术基础研究;节能型、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新型流场模拟研究;燃煤火电机组超细颗粒物过程控制技术基础研究;煤基活性吸附剂制备及再生关键技术基础。3. 燃气轮机材料及制造技术基础研究。高温材料、复杂制造技术、测试平台、运行管理等技术基础研究。

  问:《规划》的重点任务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答: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重点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4点:1. 煤提质及资源综合利用;2. 高效洁净燃煤发电;3.煤基清洁燃料;4.高效燃煤及工业节能减排。

  问:《规划》的重点任务在重大技术集成及工业示范是如何考虑的?

  答:重大技术集成及工业示范主要集中在IGCC-多联产技术工业集成示范、大规模高效煤基转化多联产技术集成示范、超60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业示范和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等四方面。

  问:《规划》的保障措施是如何考虑的?

  答:《规划》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其保障措施:

  1.加强能源科技战略研究;“十二五”期间,一则需要将能源科技战略研究作为一项重点科研工作,专项启动实施;同时还要建成客观有效的能源科技评价体系,为及时调整和校正项目部署方向、客观准确检验成果提供保障。

  2.积极建设能源公共科技平台;需要在以下技术领域加大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发平台,重型燃气轮机开发与整机测试平台,煤基清洁燃料新技术研发、系统能效评估平台,高效燃煤工业锅炉岛成套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平台等。

  3.体制、机制创新及保障。根据科技部有关科技管理改革的精神和部署,加快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针对“十二五”洁净煤技术快速发展和科技需求大的特点,积极组织实施有代表性、综合性和显示度的重大或重点项目。在“十二五”项目部署和实施中,要突出项目内容的可操作性,加强部委间沟通和协调,项目实施采取分步推进的方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