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温州医科大学发表PNAS新文章

2015.6.17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揭示出骨畸形发育不良硫酸盐转运因子基因突变是导致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Spondylolysis)的病因。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15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温州医科大学的蔡涛(Tao Cai)教授和第四军医大学的罗卓荆(Zhuo-Jing Luo)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椎弓峡部裂是一种于脊椎骨连接之间有缺陷的现象。此缺陷可能进一步导致小应力骨折,降低脊椎骨稳定度,使得椎体产生滑脱的情形。椎弓峡部裂很多人没有症状,所有大多不自知。当出现症状时,下背痛最为常见。疼痛通常延伸至较低背部而且很像肌肉拉伤的感觉。疼痛会随着剧烈运动或活动恶化。症状经常出现在青少年成长最快速地时期,多在15至16岁间。目前对于这一疾病的遗传病因尚不清楚。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的目的旨在鉴别出发育不良椎弓峡部裂患者的基因组突变,以及这种异常的潜在发病机制。通过对椎弓峡部裂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和功能分析,他们在一个中国家族的5名受累患者中鉴别出了硫酸盐转运因子基因SLC26A2的一个新型杂合子突变(c.2286A > T; p.D673V)。通过筛查30名无亲缘关系的椎弓峡部裂患者鉴别出了这一基因中另外两个突变(1号内含子中的c.1922A > G; p.H641R和g.18654T > C)。

  原文杂交分析结果表明,SLC26A2丰富表达于发育14.5天小鼠胚胎的腰骶椎中。相比于野生型细胞,转染突变SLC26A2的CHO细胞硫酸盐吸收活性显著下降,证实了这两个错义突变的致病性。进一步分析基因-疾病网络揭示出了一个对腰骶椎发育负责的发病网络。

  新研究第一次在发育不良椎弓峡部裂患者中鉴别出了常染色体显性的SLC26A2突变。深入分析研究揭示的基因-疾病网络将有助于推动对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和脊椎滑脱患者及无症状高风险个体的研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