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科院Nature子刊肝癌研究新进展

2012.10.15

  近日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复旦大学和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破译了压力诱导表达基因调控因子AP-1 控制肝肿瘤始发细胞存活的机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有可能提供新的预防策略,并鉴别出预防肝癌的潜在可靶向分子。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生化和细胞研究所的惠利健(Lijian Hui)研究员和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癌症细胞生物学项目主任Erwin Wagner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Erwin Wagner是基因敲除技术的先驱。惠利健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肝癌细胞研究工作。

  肝细胞癌(HCC)每年导致全球超过50万人死亡。尽管已知慢性乙型肝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硬化患者是肝癌的高风险人群,当前针对这些患者的肝癌预防措施却是有限的。此外,由于复发率高及缺乏有效的预防治疗,肝癌手术切除后的长期预后仍然不良。

  开发出有效的预防治疗以及诊断标志物和预防策略的关键一步是要确定可靶向的分子以及导致癌症启动的信号通路。

  利用肝癌启动特异性遗传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了在肝癌早期阶段压力诱导AP-1基因调控子调节肝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AP-1控制了表观遗传调控因子SIRT6的表达,随后SIRT6抑制了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Survivin。

  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改变小鼠中的这些蛋白,即便是短暂的,也可显著损害小鼠的肝癌形成。

  研究人员在来自亚洲和欧洲患者的150个人类组织样本中测试了这些研究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与肝癌起始但非与晚期肝癌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这些结果将肝癌起始与表观遗传和细胞死亡联系起来,提供了在SIRT6起重要作用的代谢性疾病中患者为何具有肝癌形成高风险的新见解。

  论文的作者之一Latifa Bakiri表示:“我们的研究不仅对于为高风险肝硬化或手术切除后患者开发预防治疗具有特别的意义,还为如何利用小鼠模型结合适当的人类样本从分子上解析癌症启动提供了新范例。”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