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黄河三角洲开发:绿色与GDP的博弈

2013.1.05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最后一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每年都会在黄河入海口处形成一万五千亩新土地。绿色与GDP,东营人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一声鸡鸣打破了黄河入海口的寂静。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西崔村胡敬烈老人早早就起来给树苗浇水、施肥。30多年来,他坚持在上百亩盐碱地植树造林。

  胡敬烈:“这些地荒着可惜,我寻思着还是种上树。种树是存银行,存下钱来,以后子孙后代可以取出来花。”

  在东营,选择保护母亲河和黄河三角洲的不止胡敬烈一个人。如今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总面积超过450万亩的黄河冲积平原,对东营来说可谓是一座金山。但东营人并没有在这里发展他们原本擅长的石油化工,而是选择种树“存银行”。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振东:“既可以用来招商引资,也可以用来改善生态的环境,那我们更加注重的就是种树。”

  观念支配行为、思路决定出路。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博弈中,东营人毅然选择了绿色和生态。东营市发改委主任陈安忠:“绿色的生态环境更是我们想要的。虽然种树不会带来多少财政收入,但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每个老百姓都会受益。”

  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的三年来,东营把“高效生态”排在“经济发展”前面,三角洲开发走上低碳之路:新增湿地20万亩、野生鸟类几百种。高效农业、生态渔业、旅游观光高速发展。东营市委书记姜杰:“走一条生态文明的路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文明和谐。实践证明:城市环境的改善,反而可以促进我们区域的经济发展。”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