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暨仪器展示会上,二十余位学术专家和仪器公司的技术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近两年来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分析测试方法等在食品安全、环境、化工、生物医药(包括体内药物分析)、农药、农残、药残等领域的分离、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等;并展示了一批国内外最新色谱、质谱分析仪器及相关产品在以上各领域的应用。以下是学术报告简要介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报告题目:蛋白质分离和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从定性到定量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做了题为“蛋白质分离和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的报告。首先,张院士回顾了近年来,国内科学工作者们在蛋白质组分离鉴定中在定性分析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高丰度蛋白质去除、低丰度蛋白质富集、建立蛋白质分离鉴定平台、液质联用高灵敏度鉴定等方面;尤其是在2010年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比如:发展了一种通用型肽段富集材料,制备了表面固定铜离子的介孔磁性硅胶微球,可显著提高肽段的鉴定灵敏度。发展了两种方法,包括:提高分离鉴定通量的激光辅助酶解技术,磷酸化肽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三个平台,比如:在发展高效快速蛋白质分离鉴定平台方面,建立了蛋白质多维分离-溶剂置换-在线酶解-多肽分离-质谱鉴定的高通量平台用于鼠脑蛋白质组鉴定,21 小时内鉴定出2014种蛋白质,分析通量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还发展了高通量阵列蛋白质分离鉴定平台;建立了规模化磷酸化蛋白质组分离鉴定平台等。接下来,张院士介绍了中国和全球科学家们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面临的新挑战。从全球蛋白质组学发展的前一阶段里看,中国承担了整个人类蛋白质组学计划中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学全谱分析任务,目前可达到每年鉴定12000 个唯一蛋白(unique protein)的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蛋白质组学发展至今,在约20344个蛋白质组成的人类蛋白质库中,已经发现了约7000个强证据、约5000个弱证据,还有8000多个没有证据需要新的技术,而这些很多是低丰度(低拷贝)的蛋白,今后5~10年的挑战将是从高拷贝到低拷贝数、从定性到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