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缺医少药”威胁儿童用药安全

2016.9.19

  9月13日,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现场坐满了人,在国医大师、两院院士、医生、记者中间,一个穿白色T恤、留齐耳短发,会议开始一会儿就在座位上睡着了的小姑娘显得很特别。她就是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公益片《五岁聋儿的无声诉说》的主人公小浠诺。3年前,因用药不合理,小浠诺变成了聋儿。而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世界。

   儿童用药安全引起业界关注。本次大会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而新生儿高达24.4%。

   儿童“缺医少药”的问题也很突出。《白皮书》指出,截至今年6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176652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批文3517条,不足2%。在中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专业的儿童用药制造商仅有30多家。目前儿童患病数量占比为19.3%,而在常规药品中,与3600多个成人处方药相对应的是,儿童专用药仅有60多种,不足1.7%。

   《白皮书》还显示,在被调查的0—14岁儿童的家长中,有84.9%在儿童用药方面存在隐患。如自行加减剂量、有所好转之后自行停药、把药掺在牛奶或糖水中,等等。有些家长会把儿童当成自己的“缩小版”,给孩子服用减少分量的成人药,“掰药片”“凭感觉”的用药方法处处可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介绍,儿童医院曾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委托,进行儿童常用药品说明书调查。在341个药品中,有儿童适应症标注的不足8%,其中只有23个品种标注了新生儿的用法用量。“同样的药,有的标注了儿童禁忌,有的则不标注,根本搞不清哪份说明书是最新的。还有的写着儿童用法用量遵医嘱,这等于让儿科医生超说明书用药,在法律与临床间进行两难抉择”。

   “有些药是不可替代的,我现在天天要面临药品短缺的困扰。我们渴望政府部门、企业关注儿童药,让医生不再为没有武器而担忧,让孩子有药可用。”王晓玲说。大会发起成立了“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公益联盟”,发出公益倡导:“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据统计,儿科医生的缺口大约为2万人。在分析原因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言辞激烈,“这不是医学问题。我们曾经一度强调把医院推向市场,医院自负盈亏。在医院,哪个科都比儿科赚钱多。所以一些医院就采取了三部曲:取消儿科病房,压缩儿科门诊,最后干脆取消儿科。儿科大夫退的退,转行的转行。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些人提出来了,扩大医学院校招生,成立儿科医学院,是个聪明办法。但他们6年之后才毕业,6年之内怎么解决?我看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儿科大夫拼命,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

   李连达指出,之所以儿童药少,也与经济利益有关。儿童用药的研究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利润不高。一个成人用药研制成功,年销售额可以达到几十亿、上百亿元,但是儿童用药能达到两三亿元就很不错了。他认为,国家要增加投入,审批部门要提高审批效率,合理地降低审批门槛,企业也要有社会责任感。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