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称违法添加工业明胶检测技术缺失

2012.4.12
  破皮鞋和老酸奶联系到了一块。因为两条微博。

  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称,老酸奶和果冻的“内幕很可怕,不细说”。而认证为“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记者朱文强”的微博则引用了一个比喻,“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一时为之哗然,许多消费者纷纷表示再也不敢吃果冻与老酸奶。《法制周报》在近两天的调查采访中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长沙老酸奶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老酸奶企业没必要去冒险,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因为明胶在老酸奶中的成本并不高。4月10日,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权威发布:长沙地区生产的老酸奶都通过了检测,没有发现使用工业明胶的现象。

  中国明胶协会原理事长王敬忠告诉本报记者,生产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的原料成本差距很大,不排除的一个情况是:中间商把工业明胶当作食用明胶卖给食品企业,而后者并不知情。此说法得到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教授的认可。

  央视主播曝光老酸奶、果冻“内幕可怕”

  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其认证的微博上发言:“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当天,“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记者朱文强”也发了一条相关微博,其内容为:“今晚群聚扯淡,央视一哥们说,以后你们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大伙问为啥,他弄了一比喻说,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得嘞,我们算体验红军过草地了。末了,这哥们说,其实这才是今年‘3·15’晚会的重头,可惜片子没播。”

  这两条微博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虽然微博内容目前已被删除,但“皮革老酸奶、吃老酸奶就是吃皮鞋”等说法却不胫而走。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长沙老酸奶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述两条微博发布后,对老酸奶行业震动很大,他们的生意受到了影响,“消费者打电话给我们说,老酸奶又被曝光了啊?”该人士表示,自己不明白为什么公众老盯着老酸奶,他认为果冻才是应该少吃的食品。

  据介绍,长沙市场2008年就出现了老酸奶,2010年时老酸奶很火,后来许多奶企都生产老酸奶,但随后有媒体指出老酸奶并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导致现在的老酸奶市场是“一团糟”。

  各方纷纷为乳企“正名”

  董金狮告诉记者,从破皮鞋、皮革里面提取工业明胶、食用明胶这一说法,从技术上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但从法律角度来说,国家不允许从破皮鞋、皮革等废弃物里面提取食用明胶。而且,用废弃物提取合格的食用明胶根本划不来,“就如同从尿液里提取饮用水一样,理论上可以,但成本太高。”

  据他介绍,明胶是一种蛋白质,分为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照相明胶和药用明胶等。其中,食用明胶常用于酸奶、果冻,用以防止乳清等物质析出,增加食物的稳定性。工业明胶中含有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等有毒化学物质,严禁用于食品加工。

  4月10日,记者购买了5种知名品牌的老酸奶和一些果冻。记者注意到,这些老酸奶的包装上都标示了食品添加剂含明胶,而果冻的包装上标示的是卡拉胶。

  上述业内人士指着,这些老酸奶里面并不是加了工业明胶,而是加了食用明胶。“食用明胶就是起凝固作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食物中可以添加食用明胶。

  该人士分析,大企业不可能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因为没必要冒这个险,“一杯180克的老酸奶里含的食用明胶才值几个钱?”他反诘道。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公开表示:“每公斤食用明胶为25元,合每克2.5分钱。酸奶中明胶用量仅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那么1公斤(10小杯)酸奶中明胶的成本不超过5分钱。知名品牌没有必要为了节约这一点成本就使用工业明胶。”

  一些老酸奶企业、相关行业协会、职能部门等也纷纷表态,称不存在将工业明胶加入食品中的现象。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表声明称:乳制品主流品牌企业生产的老酸奶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这些企业是不会使用工业明胶的。

  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4月10日权威发布:长沙地区生产的老酸奶都通过了检测,没有发现使用工业明胶的现象。

  长沙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长沙地区有三家企业生产老酸奶,使用的全部是食用明胶,产品经过了质监部门鉴定,全部合格,没有铅、铬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质监部门称,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明胶项目的鉴定,但在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每批次产品要经过重金属含量等项目的检测,这样同样可确保食品的安全。

  不法企业用废料生产食用明胶

  老酸奶企业、相关行业协会、职能部门先后出面为老酸奶“正名”。董金狮也认为,大企业不会使用工业明胶做食品,这一点是可信的。但一些小企业、不法企业呢?

  王敬忠指出,不法企业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的现象一直存在,这在行业内是一个潜规则。

  据《南方都市报》2009年5月过程,在追查“皮革水解物”的过程中,记者通过对山东等地明胶工厂的实地走访,用8500余字的篇幅详述皮革废料如何经过一系列处理变身为“食用明胶”。报道提及,从国外进口的“洋垃圾”及从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输入的皮革下脚料,在北方乡镇的一家家明胶厂、土胶厂经过加工、提炼,再运往全国各地的食品厂和医药企业,添加在牛奶、冷饮、糖果、香肠、果冻、方便面、胶囊等食品和药品中,从而完成一条秘密的、灰色的产业链。

  董金狮注意到,出来发言澄清的奶企均是知名品牌。他认为,真正值得忧虑的是那些把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周边作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小品牌,这些地方因存在监管盲区,导致问题食品屡屡出现。

  董金狮说,目前食用明胶的价格多在2.5万~ 3万元/吨,而由破皮鞋、动物皮下角料等制成的工业明胶价格贵的每吨卖1万多元,便宜的只有8000元~ 9000元/吨。

  王敬忠告诉记者,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的生产成本差距非常大,“目前,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3000 ~ 4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的价格也就是千元左右。”据他此前了解,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小厂家有100多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不仅在山东,河北、江浙一带都有生产这些假食用明胶的根据地。

  明胶检测空白亟待填补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工业明胶的检测技术须填补空白。

  在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工业明胶在列,检测方式是“无”。

  董金狮说,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差别是看不出来的。从危害的角度来说,“工业明胶有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铬等)。”检测方式的缺失,导致工业明胶非法使用的可能,就如同此前三聚氰胺被漏检一样,“产品检测合格,但不安全。”

  除了检测方式的缺失外,对工业明胶的监管也有漏洞。董金狮说,一些明胶生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根本不在包装上标示是食用级别还是工业级别,“工业明胶卖出去干什么?谁买了?也没职能部门去追踪。”

  价格差距大、检测技术空白、监管有漏洞,这些原因导致多种乱象的存在 :为了利益,不法明胶企业或中间商将工业明胶当食用明胶出售;个别企业采购员为赚外快,采购工业明胶充当食用明胶;不法食品企业和明胶企业心知肚明,但仍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不法明胶生产企业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本身就不达标。

  董金狮呼吁,一方面,老酸奶企业有必要告知消费者,其使用的食用明胶的来源。另一方面,明胶生产企业也有必要公示其生产的明胶去向。

  4月11日,本报记者致电多家老酸奶企业,希望对方能告知其使用的明胶的来源,但均遭到婉拒。记者就明胶生产企业相关事宜致电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长沙是否有这类企业他们还不知情。

  记者通过知情者采访到了长沙北山明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其自称为长沙唯一的明胶生产商,主要生产药用明胶,用于做药品胶囊外壳。该负责人介绍,在湘潭、邵阳也有几家生产明胶的企业。

  该负责人称,对于用下脚料制作工业明胶,而后流入食品的现象,他早有耳闻,也确实存在。但这种做法多发生在北方,如河北、山东等地,“我敢保证湖南没有这种现象。”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