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2012.4.28

  4月20日,中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议。该项目从2009年开始运行,目前已取得下列阶段性成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联合了来自全国22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余人的植物分类学研究集体,并依托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研究力量,完成了中国维管属植物62目、273科、1217属、5131种、17847个体,近60000个DNA条形码的获取与分析。项目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PNAS、Plos One、Genome、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Taxon、Planta Medica等国际刊物50多篇;国内核心期刊10篇;在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组织出版“Plant DNA barcoding in China”专辑,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项目组通过对主要来自中国的种子植物75科141属1757种共约6286个样本的4个DNA候选条形码片段(rbcL, matK, trnH-psbA和ITS)引物通用性、序列质量和物种分辩率等的综合分析,建议将ITS作为种子植物的核心条码,同时强调了利用多个样本取样和不同遗传方式的DNA片段开展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重要性。研究结果以“中国植物条形码研究团队(China Plant BOL Group)”的集体署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同期的评论性文章认为,该项工作将DNA序列数据纳入植物物种水平分类和鉴定常规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项目组还分别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新开发2对matK条码的通用引物。此外,开发并筛选出20余对适合兰花常见品种的SSR分子标记;测定了8种山茶属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信息鉴定茶组植物奠定了基础。

  对保存在种质资源库的野生种子利用DNA条形码进行鉴定,通过对87属274种的条码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了77种可能鉴定错误的样品,为种质资源库种子样品的准确鉴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服务于司法、医院、药厂和大学等的相关部门提供的样品的准确鉴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