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五中全会对环保工作提出新要求 推动实现发展与保护共赢

2015.11.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提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将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在整个“十三五”规划中。可以预见,绿色发展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要义和核心内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全面绿色化的新常态。

  《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十三五”既是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战略机遇期,更是“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既要解决历史累积的存量问题,又要面对新涌现的增量问题;既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又要平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石磊来看,面对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的经济新常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必须要与之相适应,污染治理也同样进入了新阶段。

  “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围绕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这一目标,对环境保护制度、环境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总结、改革和重构。”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部主任俞海说。

  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的确立,凸显了环境保护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而新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环保工作重点由污染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转变。在石磊看来,正是由于公众对环境质量提升的强烈诉求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决定了新阶段我国环保工作重点必将由原来的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为质量改善与总量控制相结合,使得环保工作与公众诉求相契合,污染治理与维护公众健康相匹配。

  大连理工大学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武春友认为,需要根据新常态下的国家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提出明确、清晰、具有高度方向性和指导意义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转型升级。同时,全面细化和更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要求和具体目标。全面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形成新常态下环境保护治理新制度,不断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俞海认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主线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围绕这一目标和主线,环保工作要以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抓手,改革与其不相适应的环境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绿色发展作为《公报》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和执政理念。利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

  国家和人民不仅需要金山银山,也需要绿水青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者缺一不可。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地方放眼长远,切实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不仅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而且从源头上减轻了污染负荷,为更长远的发展争取了更充足的环境空间,通过深入分析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找到了平衡点,抓住了契合点,推动两者高度融合,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协调与共赢。

  “我们现在正在走向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增速下来了,这给环境保护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环境保护的压力已经相对减轻了。”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看来,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增速降低的时候,环境保护的压力都是相对减轻的。中国的产业结构在过去3年间发生重大调整,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三产业无论从资源消耗、能源消耗还是从污染排放等角度来看都是低于第二产业的。”他认为,这对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大机会。同时,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介绍,我国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比重在过去3年里增长了3个百分点,而且到“十三五”末期要增长到15个百分点。“这些趋势对于环境保护都是非常有利的。”马中告诉记者。

  “从经济发展增速上看,过去要保增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这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现在我们提出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而且是要在良好的产业结构下增长,这期间环境保护应扮演一个助力的角色。”马中认为,此前的为了保增长而要求环保让路的局面不应该再出现。“环境保护要发挥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向着良好的结构转变。”

  《公报》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5年我国环境保护创造和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条件和基础,也为未来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5年,也是加快绿色转型进程的重要窗口和机遇期。公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公报》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创新发展,就要求环保工作要创新环保工作思路、内容、方法,以创新引领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提升。”石磊说。

  俞海认为,创新驱动的发展将在本质上改变发展的方式和动力,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将显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经济生产率,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在源头上为环境保护减轻压力。同时,创新发展也要求在环境保护领域不断推进环境理论、环境制度、环境科技以及环境文化等创新,为实现“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练好内功。

  协调,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充分协调各方面资源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区域间、流域间环境保护工作,以协调优化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内外部条件。

  “经济社会协调就是要求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对立转向共赢,解决环境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五化同步’、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应有之义。区域协调就是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开发强度和范围,严守生态红线,确保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城乡协调就是要求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环境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水平和能力。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就是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引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参与环境保护。”俞海解释说。

  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表明党和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国家发展中更为重要的位置,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国家发展的中心议程。专家表示,实现绿色发展的途径包括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等。

  开放发展要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为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以及国际环境合作确定了新的指导思想、方针和路线。”俞海说,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输出我国成功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最佳实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在俞海看来,共享发展的核心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