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澄清“六号杯盖”热饮有毒传闻 称无须担心

2014.2.20

  这几天很多地方都有降温降雪,天气一冷许多人都喜欢来杯热饮暖暖身子。装热饮店家多用纸杯,为了避免溢出,纸制的杯子上常常还会配上一个塑料的盖子。但最近网上有种传言,影响还挺广泛:说喝热饮要当心了,因为这塑料的杯盖可能导致中毒。

  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到餐饮店中买杯热饮。热饮的包装一般都是一次性纸杯加上一个塑料杯盖,喝热饮时可以揭下杯盖喝也可以通过杯盖上的小口喝。可前不久网上有消息称,就是这种最常见的塑料杯盖,大部分存在巨大的安全问题,会威胁人体健康。一条微博还明确指出,一种标号为"6号"的热饮杯盖遇热有毒,并且提示大家"以后买热饮时一定要看一下外带杯盖的型号,是"5号"还是"6号"."5号"的安全温度是130℃,"6号"则只有70℃,如果热饮超过70℃就可能会溶解出有毒物质。有些网络文章甚至指出,这种有毒物质会引发癌变。这些网络传闻是真的吗?这种"6号"杯盖用得多吗?

  记者走访了多家热饮店,发现几乎所有的热饮塑料杯盖上都写着数字编号 "6",也就是网络中所说的6号杯盖。据了解,热饮行业普遍使用的都是6号杯盖,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人,的确有人表示关注过杯盖的材质。

  那么,"6"号杯盖的"6"这个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这种塑料到底是一种什么材质呢?

  原来聚苯乙烯这种材料所生产的塑料都标注6号,聚苯乙烯是苯乙烯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的一种聚合物,这种材质在国际上被广泛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等。这种被用来制作食品容器的材质到底是不是像网络传言中所说的安全温度只有70度,不及5号材质安全呢?5号又是指的什么材质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竹天介绍说,5号杯按照标准的规定主要是聚丙烯,是另外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除了杯盖,塑料袋、食品的外包装用的也比较多。聚丙烯的耐热温度比聚苯乙烯要好,但是这个安全温度不是指对人体的危害,而是指的是使用的温度。高温情况下聚苯乙烯容易发生物理性的变化,比如说变形,但是和它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没有关系,而且在现在的工艺条件下,聚苯乙烯在100度也是不会变形的。

  王竹天说,网络上所称的"5号"的安全温度是130℃,"6号"则只有70℃这样的信息其实是错误的,像聚苯乙烯、聚丙烯这样的高分子聚合物都非常稳定,很难与普通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们所关注的其实是构成这种聚合物的物质。聚苯乙烯在合成的过程中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全部聚合,总会有一些单体物质会残留在材料中,所以说大家关心的是这种残留的苯乙烯单体是不是会迁移到食品中来。

  也就是说,网络传闻中所谓的可能有毒的物质实际上是苯乙烯。那么这些杯盖中残留的苯乙烯碰到热饮后会不会迁移到饮料中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实验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比较接触过热饮的杯盖和空杯杯盖中苯乙烯的含量来看,苯乙烯有没有迁移到热饮中。实验人员购买了三个常见餐饮品牌的热饮和空杯,分别装有咖啡、豆浆和橙汁。将他们分成三组,每组是同品牌接触过热饮的杯盖和空杯杯盖。经过溶解分离等等实验步骤后,实验人员得到了三组杯盖的苯乙烯含量。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空杯杯盖和接触过热饮的杯盖中的苯乙烯含量没有差别,可见正常情况下苯乙烯并不会到热饮当中去危害人体健康。事实上就算在各种极端条件下,杯盖中的苯乙烯也不会全部溶入到饮料中去,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计算得知,不同条件下,苯乙烯最多只会迁移出总含量的0.025%.用这个数据计算,实验中一个3g重的杯盖在极端条件下最多也只会有0.5微克苯乙烯融入到热饮中。那么,这0.5微克的苯乙烯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呢?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的每日耐受摄入苯乙烯的量为7.7微克每公斤体重,也就是说摄入这个标准内的苯乙烯是安全的,可以被人体代谢掉。以一个体重为15公斤的孩子为例,他每日最多能摄入苯乙烯115.5微克。而要达到这个摄入量,这个孩子一天需要狂饮231杯热饮。而对于体重达到60公斤的成人来说,则需要豪饮924杯才有可能超过安全标准。显然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假设他们每天确实能够喝如此多杯的热饮,那么这些苯乙烯又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

  王竹天说,国际上对苯乙烯进行了一个评价,国际癌症组织把它列为2B.就是说高剂量的情况下对动物有可能有癌症的风险,但是对人没有数据,就是说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对人有风险。所以世界各国都没有把苯乙烯作为高风险物质来对待。

  王教授告诉记者,其实正规的塑料制品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因此在正常的食品接触中人们并不需要担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