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两院院士热议:怎么做才能成为好院士

2014.6.11

  “我认识两位科学家,一位把团队所有成果都署上自己的名字,学生们都没有从事原创工作的积极性,另一位是已经功成名就,真心想提携后人,团队成员之间还有署名权相赠。你是哪一种科学家?”在6月9日下午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一名中科院院士提出了这个问题,引发了与会院士的深思:究竟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好科学家、好院士?

  在院士们看来,切实做好科技创新是他们最主要的职责所在。习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院士们认为,这是对中国广大科技人员极大的号召和激励,发展的重任已经交给科研工作者,特别是院士群体。中科院院士杨学军认为,如何进行原始创新是摆在院士们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进行原始创新,必须把中华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他说。同时,习总书记讲话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院士们认为,为科技发展培养出色的人才,也是院士们承担的重任之一。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指出,在研究型大学成为潮流的今天,教学作为大学的本质反而被忽视了。他强调,人才培养是国家的未来,今天的院士要像老一代科学家那样,在人才培养上多花精力。“我在这里也表个态,作为院士群体的一员、作为被老一代科学家培养的科研工作者,我也将在年轻人才的培养上多作些贡献。”袁亚湘说。

  除了科研和人才培养上,院士们一致认为,院士还应做到“行为世范”。多年来,院士的行为和贡献有目共睹。但是,近年来,个别学术不端、行为失范的行为也发生在院士身上。中科院院士杨元喜认为,院士群体不仅仅是学术带头人,更应该有学术风范。“院士做得好,产生正面影响力,做得不好,负面影响力更大。稍有不慎,对社会的扩大效应非常明显。”他说。

  除了院士自身的诸多要求外,在院士们看来,要成就一名院士,还需要环境的支持。中科院院士周卫健说:“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必须有宽松和公平的环境来支持创新。”她提到,1730年,英国约克郡木匠出身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航海天文钟,就是在诸多批评和支持的声音中完成的。因此,她认为,我国科研界在当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下,也应当为潜心钻研的科学家提供宽松和公平的环境。

  在热烈的讨论中,院士们表示将明确奋斗的目标,包括以专业技术理论的突破,保证前沿性技术的发展,强化自主创新技术的源头贡献,同时担当提携后辈的引路人,并在自身行为上进行自律。他们认为,恢复院士的学术性和荣誉性的本质,才能当好一名院士。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