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35个监测站点全天候监控空气质量

2013.12.24

  2013年10月22日,本市正式发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从蓝色预警的建议性减排措施到红色预警时采取的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等强制性减排措施,空气质量预报是否准确,将对这座城市居住的2000多万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空气质量是怎么预报的?准确率能够达到多少?《法制晚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为您揭秘空气质量预报背后的那些事。

  聊2013

  监测全市空气两周维护一次

  在北京,监测空气污染物的站点共有35个。其中有城区环境评价点、郊区环境评价点、对照点及区域点和交通污染监控点,它们所在的地方涉及全市各个方向的所有区县,基本上每个区县有两至三个监测站。之所以分布如此分散,就是为了收集的数据更加准确。

  今年开始,本市在35个站点全面监测6项污染物,其中除了PM10等三项已经监测了十几年的污染物之外,新增了PM2.5和臭氧等三项污染物监测内容。

  作为空气质量预报数据生产的最前端,为保证监测站设备的正常工作,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十几名技术员,把35个监测站点分成5组,每组各负责一个方向的所有监测站,不论远近,至少两周去进行一次设备例行维护。

  在冬季,冷空气由北部进入京城,空气质量率先由北部开始改善。北边一线5个站点维护的技术员马腾飞和皮帅告诉《法制晚报》记者,由于延庆监测站属于他俩的管辖范围,一次往返就得开车跑上200多公里。5个站点,每年至少要跑2万公里的路。“京藏高速都跑了无数个来回了,快能闭着眼睛走了。”皮帅笑着说。

  数据当天核准避免影响月报年报

  北边5个监测站,每个站6台不同污染物的监测仪器,每个仪器每小时通过3G信号回传一次数据,这些数据不会经过后台处理,直接被推送到网络上,技术员和普通市民一样,看到的数据和时间都是相同的。

  按照空气质量新国标的技术要求,所有污染物监测仪器必须三天一校准,看看气态响应值是否合格,误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有问题,就是有再大的事情也得放下,立刻赶往现场去查看。

  “按照新国标技术要求,每个月均值至少要27天的有效数据。这意味着,只要一天数据有问题,就得立刻去解决,绝不能拖到第二天,否则无效数据连着两天被‘剔除’,这个月的月报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年报。”马腾飞说。

  白色变淡灰PM2.5滤膜需更换

  12月3日早晨,《法制晚报》记者跟随马腾飞和皮帅一起到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全周影院旁的八达岭监测站进行日常维护。

  监测站是一座白色的小铁皮房子,它的背后是绵延的山峦和矗立之上的长城。从房子到里面的设备,全部都是美国进口的。房子里的面积大概有10平方米,墙上挂的空调正呼呼地吹着冷风。

  “屋里面的仪器太多,温度必须要保持在27℃上下,才能正常运转。”马腾飞解释说。

  皮帅带着毛刷子和温度测量仪以及气流量监测仪爬到3米高的监测站顶部清洗采样头。马腾飞在下面查看各项数据是否正常。

  “清洗采样头是每次都必做的,这是产生数据的第一步。”马腾飞解释道:“当空气从采样头进入仪器,有用的颗粒物进入气路,较大的无用的颗粒物会堆积在采样头上。如果堆积的过多,直接会导致数据失准。”

  除了每次清洗采样头,还要时常更换仪器内的滤膜。颗粒物监测仪的滤膜如果负载率达到90%,就必须要更换。PM2.5仪器内的滤膜只有硬币大小,马腾飞把它拿出来时,原本白色的膜已经变成了淡灰色。

  望2014

  预报重污染天看数据就得仨小时

  各监测站采集的污染物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这些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及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清单、未来气象条件一同被快速组建成“数据模型”,每天作为监测中心工程师们分析的对象。

  每天都在和这些数据打交道的高级工程师孙峰,每天脑子里都绷着一根弦儿,那就是确保做到空气质量预警的不漏报和不空报,尽可能把每次预报都报准。

  在10月22日公布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后,预报随时都可能成为影响两千多万人口生活的决策。

  每每预报未来有可能出现重度污染时,由数据模型分析出的厚厚一沓儿数据摆在十几名工程师们的面前,光看这些数据可能就得两三个小时,一天一次的会商也变成随时随地地会商。

  空气质量好坏 准确率可以达八成

  空气质量预报需要多种技术手段支持,包括大气环境信息的诊断分析,历史案例分析、数值污染模拟和预测。

  此外,一个预报团队由的十几名工程师组成,每次复杂的重污染预报还需要他们的经验判断。

  从2001年开始,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建立了一个污染物排放的数据模型,里面记录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几十种污染物质的数据,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它可以为预报提供决定性的参考值。

  随着对PM2.5规律和污染特点的了解,目前对影响北京的主要污染物PM2.5预报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未来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可以达到八成左右。

  目前北京的预报能力可以说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将建预警体系预报将可靠又准确

  在去年国家出台新空气质量标准后,本市建立了新的监测体系,基于AQI(空气质量指数)的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在原有的API(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台上搭建起来。

  明年,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将“上马”一个基于AQI标准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的特大项目。

  该项目非常强调环境中各种数据的综合深入分析,并完善现有的预报技术体系,可以提高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更多复杂的情况将可以做到明确化、清晰化。

  比如,如何早期对重污染进行识别?如何对区域的整个空气质量进行监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周边污染物会进来……这些难题都会涉及。

  有风就没霾?

  网友说,北京只有两种天――风天和霾天,只要一刮风,多糟糕的空气都能变好。

  对于这种人人都会的预测,工程师们表示,事实上,空气质量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风很大,空气质量很好。”只是其中一种最显而易见的情况。其他还有很多中间的过渡状况,过程要复杂得多,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