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碳循环野外观测系统分布图

  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高多年冻土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第二课题“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及其碳循环过程”日前完成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碳循环野外观测系统布设工作。

  据悉,科研人员主要在青藏公路沿线高温多年冻土、低温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类型区和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区分别布设了活动层含碳温室气体(CO2和CH4)浓度观测系统和通量观测系统,并在北麓河布设完成了涡动观测系统。冻土碳循环监测系统依托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野外观测场地进行布设,分别在青藏公路沿线的西大滩、五道梁、北麓河和唐古拉地区布设了6套活动层含碳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系统和通量观测系统,浓度观测系统布设深度从5cm到200cm不等。布设场地布局充分考虑了不同多年冻土类型和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旨在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碳循环过程的空间异质性,为估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碳源汇效应、建立我国冻土碳循环模型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