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民日报:引才用才,得有国际竞争力

2016.4.27

   对话人:

  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 怿

  中石油教育与人才研究所所长 占德干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尹家绪

  “千人计划”专家、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辉

  主持人:本报记者 江琳

  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今年3月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健全工作和服务平台。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确保海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需要深入探讨。

  对国家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海外人才引进,目前引进海外人才进展如何?

  汪怿:随着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持续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成效显著的特点。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引进“千人计划”专家6000余人,带动各地各部门引进了大量海外人才。

  尽管近年来我们引进了不少人才,但真正顶尖的领军人才还是凤毛麟角。就国际形势而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已呈现出常态化、长期化的趋势,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20—2030年主要发达国家人才依旧处于紧缺状态,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处于匮乏阶段。可见,引才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

  主持人:所以,《意见》提出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

  汪怿:《意见》提出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我认为应拓宽引才视角,既盯住有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发达国家人才,也关注发展中国家最具潜质的优秀人才;既关注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也关注决定未来发展格局的新生代人才。

  占德干:随着引进人才的不断增多,引才更需在精细化、针对性上下功夫,突出引才重点。应围绕“十三五”规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精准实施引才工程,重点引进符合国家战略、满足本地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

  尹家绪:《意见》提出更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就兵器工业集团而言,目前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技术和产品更新节奏加快,完全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短时期内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近年来企业引进海外人才近200人,其中4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尽管如此,高层次人才引进规模和渠道依然满足不了兵器工业科技发展对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应尽快落实好《意见》,提升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规模和质量。

  张辉:《意见》中提出的“精准引进”极具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情况下,各地都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根据自身需要引进适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引进的质量。

  支持海外引进人才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开展科研攻关

  主持人:目前海外引进人才进行科研创新时面临哪些困难?

  占德干:虽然国家不断加大海外人才参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但引进人才进行科研创新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如一些单位对海外人才信任不够,还不敢放手使用,在重大科技项目上,一些海外高层次人才还只是二级项目甚至三级项目的负责人;再如有的单位急功近利,对海外人才提出过高目标要求,但配套支持条件却没有及时跟上,使海外人才背负过重的包袱。

  尹家绪:当下,在海外人才科研创新的支持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国家计划项目的立项目录多为每个五年计划初期发布,引进的海外人才申报新专业、方向的研究项目时,往往因时间差的关系,其申报的项目未能列入国家立项目录;再如一些海外人才所在单位历史业绩不足以获得重大项目的立项资格;此外,一些项目科研经费较少,不足以支撑科研工作的推进。以上问题都不利于海外人才充分施展才华。

  张辉:就我遇到的情况来说,目前一些项目申请程序复杂、启动经费过少、项目经费下拨时间长,造成海外人才花大量时间申请项目,影响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支持方面的政策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主持人:应当如何解决海外引进人才在工作上面临的问题?

  汪怿:建议在落实《意见》的同时,能给海外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在项目经费支配、成果使用、组合研发团队等方面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同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占德干:贯彻落实好《意见》,应按照“高精尖缺”的标准精准引进海外人才,切忌把引才当成形象工程,要对引进的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同时加快科研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为引进人才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尹家绪:《意见》中提到支持海外引进人才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开展科研攻关,制定外籍专家领衔国家科技项目的办法,我们很期待。我们尤其希望能针对“千人计划”专家启动的新领域、方向和更高层次科研项目设立专项经费。

  解决引进人才任职、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

  主持人:当下国内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服务保障情况如何?如何加大力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汪怿:据我了解,虽然对海外人才的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但目前海外人才医疗保险产品仍较单一,结算较难;此外,有些领域只认“身份证”,不认“护照”,海外人才在申请信用卡、网络购物、微信支付、预订火车票等生活细节上还存在一定难题,这些方面也应配套跟上。

  占德干:目前在对引进人才的服务上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任职方面,一些事业单位规定正式人员必须是中国公民,外籍人才不能成为编制内人员;各项保障方面,国家虽出台不少政策,但政策落地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如在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上,一线城市已经在一些公立学校建立国际部,但在二、三线城市引进人才子女上学还相对困难。这些问题都应按照《意见》进一步落实。

  尹家绪:当下,虽然在对海外人才的保障服务上出台了不少规定,但在海外人才基本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非商业保险领域还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海外人才很难享受这些保险待遇,比如,国内规定养老保险至少缴费15年才能领取退休金,但一些海外人才离退休已经不足15年,这就意味着这些海外人才退休后的生活将很难得到保证,这会影响他们长期在国内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对海外人才子女入学也缺乏具体的解决办法。应根据《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并明确主管部门,为海外引进人才营造聚精会神、心情舒畅做科研的“软环境”

  张辉:许多海外人才到国内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多为技术型专家,对国内的政策、营商环境不太了解,人际交往上也还不太适应,除了他们自身需要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心态转变外,也希望国内能针对海外人才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组织海外人才与国内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相关产业政策,为他们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特别是融资方面的培训等。另外,许多海外人才是带着家属来的,希望国内能在海外人才家属的居留、社保、子女教育上制定配套的解决措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