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访天境生物:完成B轮融资,专注“创新生物药”研发

2017.3.28

  “创新药的研发是世界级难题。如何研发创新药?是大家都在探索的问题,同时也是天境生物创立、发展至今始终关注的焦点。”这是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臧敬五博士在接受生物探索时多次提及的话语。

  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公司,立足于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类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2017年3月21日,天境生物与天视珍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合并,并完成由康桥资本领衔的B轮融资,融资额达到1.5亿美元。

  1

  创业机缘:天时、地利、人和

  天境生物由臧敬五博士领衔的创新药资深研发团队与中国上市公司泰格医药和百家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建。谈及创业的机缘,臧敬五博士表示有三点考虑:团队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经验累积、中国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生物药研发的最好时机。

  “人和”

  天境生物研发团队拥有有竞争优势的早期研发、抗体工艺生产及临床Ⅰ/Ⅱ期试验能力,具有丰富的跨国及本土药企研发的经验。

  “这些在研究机构、医药企业的过往经历,让我以及整个团队积累了很多关于创新药研发的经验和教训。这为我们创立药物研发型公司搭建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的研发经验和早期成果能够在初创平台上得到快速地融合、推进。”臧敬五博士表示。

  “地利”

  他认为:“目前,中国整个医疗创业氛围非常好。一方面,国家通过创新药物优先审评审批、成立重大新药创新专项等政策改革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进入给创业、创新带来很大的支持。”

  “天时”

  为什么专注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类疾病领域?臧敬五博士解释,最近几年由于PD-1/PDL-1抗体的成功上市及其它免疫治疗手段的突破为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打开了一个全新局面,生物药的发展迎来了最好时机。这促使天境生物在免疫学方面的专长和经验得以更好的发挥。

  2

  公司布局:12个产品线、专注创新生物药

  创新药是医药领域得以常青的源泉,有着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利润空间大等优势,但是也面临着研发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等问题。2016年,CFDA将新药的定义从“中国新”提升至“全球新”,包括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与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药更容易成为创新型药物。依据兴业证券研究所报告,生物药中创新药比例占75%,且生物药更多聚焦于罕见病领域,47%的生物药被确定为孤儿药。

  根据臧敬五博士的介绍,目前天境生物有12个在研生物药项目。他表示,2017年,公司将有2-3个产品在中国申报临床,预计今年将会启动一个临床项目。天境生物的产品管线聚焦在两个方向:

  第一、“In China for Globe”,立足于中国为全球开发创新药,囊括7款在研抗体及融合蛋白药物,,将在中国、美国同时申请Ⅰ期临床试验;

  第二、“In China for China”,针对中国患者群体及需求,涉及5个产品,适应症包括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其中,天境生物的潜在优势在于“创新双功能抗体”,即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融合或将两个抗体制备成双靶点抗体,旨在通过生物学的协同作用提高抗体的疗效。臧敬五博士进一步解释说:“许多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包括PD-1/PD-L1,它们的疗效并没有达到最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我们利用创新技术将单抗制备成双功能抗体,可以大大提升抗体的协同作用及疗效。这也是全球创新抗体的新热点及今后数年的抗体发展趋势。”

  3

  抗体研发难点:靶点选择、借助于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抗体药物逐渐成为医药研发的热门方向,尤以单克隆抗体为典型。依据汤森路透数据,2016年全球抗体类药物市场规模预估已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全球已获批或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的抗体类药物共有243个,其中121个品种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占创新生物抗体药物的74.23%。这些药物多以肿瘤、自身免疫类疾病适应症为主。然而,中国的抗体市场规模却不足全球市场的1%。

  谈及这一差距,臧敬五博士认为,中国抗体研发的技术平台已经相当成熟,以药明生物为代表的抗体工艺及生产体系正引领着国内抗体平台的发展。目前该领域药物研发面临的两大瓶颈在于:靶点选择和借助于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如何选择靶点?为什么选择这些靶点?适应症是什么?如何验证疗效?他表示:“这些问题的回答多基于生物学的研究。天境生物的早期研发团队通过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大规模体外、动物试验,深度解析靶点的生物学。这有助于我们验证在研靶点及筛选到治疗肿瘤等疾病的全新靶点,并为抗体研发走好‘第一步’。”

  相比于化学药物,抗体工艺生产投入量大、技术门槛高。天境生物作为初创公司,不选择投入大量资源自建工艺及生产平台。为此,他们选择与CRO公司合作,包括药明康德、迈百瑞等。臧敬五博士强调:“这种与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合作的战略能够有效控制新药研发成本和时间,加快其研发速度。”

  如何给抗体定价也是天境生物一直在考虑的事情。臧敬五博士表示:“对抗体新药的定价需要从多方面控制,例如通过提高细胞株产量,工艺优化等手段来控制生产成本,从而合理控制药价、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4

  “小成绩”:与辉凌制药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2016年12月,天境生物与瑞士辉凌制药(Ferring)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依据协议,天境生物将获得辉凌制药抗自身免疫病药物Olamkicept在亚洲地区的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

  Olamkicept是一种新型重组白介素IL-6可溶性受体拮抗剂。IL-6是诱导自身免疫类疾病(例如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炎症因子。Olamkicept的竞争优势在于通过选择性抑制IL-6炎症信号通路,避免对于IL-6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等正常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

  目前,Olamkicept已经在德国完成两个临床Ⅰ期研究,未出现安全性问题,且未见其他IL-6阻断剂存在的副作用。臧敬五博士强调:“另一个优势是该药物针对可溶性IL-6受体表达高的患者疗效更佳,可以利用sgp130生物标志物筛选有效病人群(这符合精准医疗概念)。我们希望通过对该创新药物在欧洲和中国的进一步开发,推动天境生物迈向自身免疫药物研发领域的前列。”

  从4月初开始,天境生物将针对Olamkicept在中国(包括台湾)、韩国申报临床。臧敬五博士预计,临床试验将在今年9、10月份先在境外研究中心启动。同时,他们计划将Olamkicept的细胞工艺技术从英国转移至国内,目的是打造中国本土的创新药。

  5

  合作模式:引进来、走出去

  新药研发投入较大,成功率小,所以很多制药企业通过并购、项目许可等多种合作形式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历程,包括“走出去”(将处于临床阶段的新药项目的海外权益转让给国外企业,合作开发)和“引进来”(将外国制药企业的创新项目及生产技术引进回国,在国内进一步开发,以快速满足国内市场对创新药的需求)。

  臧敬五博士表示,目前天境生物对“合作”的规划,也正基于“走出去”、“引进来”两条线平行展开。“天境生物的药物产品线必须动态。除了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之外,我们还会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最新的好项目。如果这些创新在研产品与中国市场吻合(满足患者需求),天境生物将会努力引进,实现在国内的进一步开发。”他认为,“除了引进来,‘走出去’模式有助于为创新生物药提供一个国际性舞台及市场,提升创新药的全球价值。”

  6

  “小目标”:有产品、能上市

  中国要从医药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离不开创新药物的研发。目前我国的新药市场缺乏首创产品,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到仿创结合的阶段,仿制药占比达到96%。如何转变国际企业的产品垄断?这值得本土医药企业深思。

  臧敬五博士认为,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这是他规划天境生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他强调:“公司的焦点始终是创新药,希望通过推进新药的研发历程,为肿瘤、自身免疫类疾病患者及早带来福音。”

  采访最后,臧敬五博士对公司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他表示:“2019年,天境生物应该有2-3个新药进入临床研发阶段,至少有7个创新药在美国和中国申报或启动临床研究阶段。”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