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十二五”将建十个湿地自然保护小区

2011.8.21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日前披露,“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完善和升级现有的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积极推进10个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此举被外界誉为首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湿地恢复行动。

  作为一座缺水之城,湿地对北京意味着什么?恢复湿地,北京有哪些困难,又有哪些良策?

  湿地之重:3%面积,养育全市五成植物、七成野生动物

  2008年,北京对全市湿地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1公顷以上湿地5.14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3.13%;主要由天然和人工两大类11种湿地类型组成。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46.4%。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专家介绍,这3.13%的国土面积,却为北京市近50%的植物、75.6%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是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北京的湿地内有野生动物393种,其中鸟类276种,占本市鸟类种类的72%,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有植物1017种。

  目前,北京已建立了野鸭湖、汉石桥等湿地自然保护区6处,面积2.11万公顷,使市内最典型、最重要的湿地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还建立了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之痛:面积不断缩小,生态功能逐渐衰退

  据有关资料,湿地面积曾占到北京市域总面积的15%左右,到上世纪60年代,北京还有湿地面积12万公顷。

  但随着自然生态变化和城市发展,自然湿地不断缩小,人工湿地也由于水资源短缺等原因而迅速减少。从1980年到2008年,28年间全市水田种植面积减少95.8%。与此同时,湿地污染和泥沙淤积严重,生态功能逐渐衰退。另外,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大量污染物,也导致了北京市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的下降。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北京湿地中过去数量很多的两栖类标志性动物——金线蛙,如今几乎消失。

  专家介绍说,造成前些年北京湿地减少、退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人口快速增加,用水需求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快,挤占湿地;河道硬化严重,自然湿地减少等。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污染物含量超过湿地自净能力,是造成北京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湿地保护需要水系和流域的整体概念,上中下游协调补偿,通过协调上游生产方式和水土保持,才能确保下游的水资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之生:加大保护力度,修复湿地2800余公顷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办法主要包括:构建“生物浮岛”,栽种香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典型的草丛沼泽群落,恢复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通过以上措施,湿地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以来已修复湿地2800余公顷。

  此外,增加财政投入,出台一系列保护行动计划。2001年以来,北京市制定实施了《北京市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市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1—2010年)》。

  通过实施郊野公园建设、滨河森林公园、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北京的湿地发展迎来拐点。效果最显著的包括:开展汉石桥湿地植被恢复及水质改善,野鸭湖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博物馆建设,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建设等工程,共恢复了湿地2000余公顷。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将逐步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目前,《北京市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已开始施行,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已列入《北京市“十二五”园林绿化发展规划》。

  针对过去缺标准、少规范的问题,北京还将探索湿地分级分类标准、湿地公园管理与考核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修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技术标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