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能否解决车内污染?

2012.3.16

      内容提要:日前,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标准于今年3月1日实施。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出炉,将改变目前车内空气质量“无标可依”的现状,但是很多消费者却持谨慎的态度。新标准由哪个机构检测、执行,一旦出现问题由谁负责、如何赔偿?是采访中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话题。

  日前,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标准于今年3月1日实施。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出炉,将改变目前车内空气质量“无标可依”的现状,但是很多消费者却持谨慎的态度。新标准由哪个机构检测、执行,一旦出现问题由谁负责、如何赔偿?是采访中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话题。

  《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其中,车内苯含量不能超过0.11毫克/立方米,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10毫克/立方米,乙醛含量不能超过0.05毫克/立方米。该标准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据了解,目前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稀释剂、胶水、油漆和涂料等;二是新车内的各种配件等;三是汽车内的饰件材料,如塑料、纤维纺织、皮革、橡胶等。

  同时,新标准对检测环境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根据指南要求,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采样检测时,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须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面对这样的检测门槛,目前消费者想对新车进行检测恐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采访中,很多消费者都表示,此次发布的指南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即使超标,汽车厂商也并不一定要做出赔偿,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尹金平说,人们买车不仅仅是代步的需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而现在的新车车内空气质量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对老人和孩子的危害更大。他认为,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源头还是在厂家,厂家要在生产之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测,超前检测、限制使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同时,要逐步规范新车在售前和售后的检测,在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提示。从去年开始,国内车市进入缓慢增长阶段,所以汽车厂商也必须寻求新的卖点。在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消费者将把关注的重点从外观、油耗等方面转向环保,迫使汽车生产商选用更加环保的材料。

  车内环境是一个涉及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消费者、检测机构和执法机构的综合性问题,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指南》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多的是指导意义,并且《指南》对于不达标的车辆如何处理也并未明确。虽然《指南》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是消费者和裁决机构会根据《指南》的标准判断车内空气质量,因此仍会对厂商形成软性约束。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