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PNAS》解密能传染的癌症

2013.3.13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袋獾的传染性癌症能逃避动物免疫系统的检查。这种被称为袋獾面部肿瘤(DFTD)的疾病会把正常修饰细胞表面,可以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蛋白表达关闭,从而导致免疫系统无法将癌细胞与其它细胞区分开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袋獾也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现今只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袋獾是袋獾属中唯一未灭绝的成员,其在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就是袋獾面部肿瘤疾病。袋獾面部肿瘤是一种独特癌症,常出现于袋獾面部或嘴部,但通常会扩散至袋獾的内脏,它与另外一种在犬类中传播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可通过上述方式传播的癌症。

  这项最新成果将有助于研发治疗这种致命的肿瘤疾病的新方法,来自剑桥大学和Sanger研究院的Elizabeth Murchison(未参与这一研究)表示,“这第一次带来了开发疫苗或免疫疗法的希望”。Murchison之前曾从分布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14处的袋獾群落中采集了25个袋獾面部肿瘤样本,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发现,袋獾面部肿瘤起源于雪旺细胞,在大约20年前,袋獾雪旺细胞内的某种基因变异导致了这一癌变。

  袋獾遗传多样性低,因此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动物的免疫系统不能自我细胞和“魔鬼”细胞区分开来,也就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不过有袋动物并不完全相同的,一些研究已表明,这些动物能对移植皮肤产生排斥性,这说明肿瘤细胞也会受到相同的排斥,然而事实证明它们并未受到严密的防御。

  剑桥大学遗传学家Hannah Siddle与她的同事发现这种肿瘤细胞能关闭免疫系统用以区分外源细胞的基因,如果这些主要组织相容性MHC基因不表达,那么肿瘤细胞可以隐藏其“真实身份”。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养基中分析了这些癌细胞,发现能通过一种称为 Trichostatin A的抗真菌药物,以及γ-干扰素免疫化学药剂,重新开启MHC基因的表达。其中Trichostatin A是一种已知能影响基因活性的药物,而通过生产γ-干扰素,感染了犬类传染性肿瘤的狗能逃过失去性命的危机。

  文章的另外一位作者,剑桥大学免疫学家Jim Kaufman表示,如果这种药物或这种免疫化学试剂能在动物中产生同样的作用(与细胞相同),那么就能用于加强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能力。

  而重新开启MHC基因的癌细胞也许能用于制备疫苗(在注射之间,首先要杀死癌细胞),但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却认为这不一定能起作用,因为许多肿瘤,譬如感染狗的传染性癌症降低了MHC蛋白的表达,但是免疫系统依然能识别出癌细胞,并尝试杀死癌细胞,这与袋獾不尽相同。

  袋獾面部肿瘤肯定是采用了其它的一些方法,如分泌化合物抑制免疫反应,伦敦大学病毒学家Robin Weiss说。

  为了能对抗这种疾病,研究人员还需要分析其它逃避的策略。Siddle和Kaufman将就这一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并与其他合作者利用重新启动MHC基因的细胞研制疫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