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限奶令”几个月之后受挫 需谨慎思考

2013.5.07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香港奶粉并未出现缺货现象,甚至有供应商大喊奶粉滞销,希望取消限奶令。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日前表示,将会在8月开始准备检讨措施,并在十一黄金周加上压力测试,再检讨限奶令成效。“限奶令”喧嚣几个月之后受挫,需要审慎思考。

  假设供给香港的奶粉为既定量,原仅有本港需求,现加入外需,造成供给缺口,对此无非选择以下调节方式:由市场调节,奶粉价格将上升,且部分本港消费者的需求受到影响。政府干预,主要办法有:其一限制境外购买,其二实行票证供给。“限奶令”是在部分消费者的忧虑以及部分人士其他意见等多种噪声干扰下的艰难抉择。若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供求,政府干预可能造成短缺与滞销的交替。长期看,广开流通渠道,增加奶粉供给,是必然选择。

  从内地牛奶供给情况看,并不存在乳品短缺现象。诡异的是,进口奶粉近年来迅速增加,2011年的数据显示,洋奶粉已占据内地奶粉市场半壁江山。

  为何对洋奶粉的需求迅猛增长?为何大陆客频频跨境购买洋奶粉?现在每罐进口奶粉已涨至300多元,低收入阶层难以接受。进口奶粉的主要消费者是中等以上收入家庭,其需求大幅增加是其预期恶化引致的储备行为,这种需求扩张毕竟有限。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日前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国产奶粉质量好于进口奶粉,却引发人们“信不信”的质疑。值得深思的是,如果内地消费者对国产乳品失去信任,甚至低收入家庭出于安全动机也不惜动用储蓄或靠亲友周济而选择洋奶粉,进一步刺激跨境购买。

  声誉是一种社会记忆,丧失声誉,在市场上会被消费者钉在耻辱柱上。好声誉是企业的通行证,坏声誉是企业的墓志铭。

  至于水客的投机需求,应不必惊诧,适度的投机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有效的功能,可在时间和空间上促使两地洋奶粉的供求量及价格趋于均衡,可提高消费者的总体效用和配置效率。当差价接近市场间的转移成本时,套利行为将会终止。

  限奶令的启示是:怨天尤人不如独善其身。与其批评限奶令,不如狠抓乳品产业链的质量与安全,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食品安全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与其希冀奶客自由往返或增加洋奶粉进口配额,不如严加治理内地的乳业,确保安全乳品的有效供给。终止限购,充其量使某一阶层的福利得以有限增加,而确保乳品安全,则会使全社会的福祉得以改善。乳业只有自尊自律才不会成为民族脸颊上的疤痕。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