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产奶粉救赎:食药总局以药品认证模式严管奶企

2013.7.11

  一则题为《内地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的报道,再次让国人的神经紧绷,也引发了一轮舆论论战。

  针对香港某媒体7月8日的这篇报道,新华网驳斥道:“反式脂肪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当中,追求零摄入不现实也没必要。”

  新华网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发布时机,发改委7月2日刚刚启动针对五大外资奶粉品牌和进口奶粉品牌频繁涨价和价格虚高等问题的反垄断调查,该报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所谓3罐国产奶粉含反式脂肪、2罐进口奶粉不含的文章……制造非理性恐慌,其抹黑竞争对手,打击我国乳业的恶劣动机,是昭然若揭的。”

  这次争论的焦点,无疑仍是婴幼儿奶粉的安全问题。

  对于已经失去婴幼儿奶粉半壁江山的中国奶企来说,这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这一问题唯一的答案是消费者的信心,但赢得认可并不容易,国内的奶粉企业除了要面对外资品牌奶粉压倒性的竞争,还要迅速适应中央以及相关部委密集推出的各项政策。

  最近的一项消息出现在6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当日称,将在今年9月左右,完成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修订,今后婴幼儿配方奶粉出厂前,都要接受全项目66道“关口”的检验。

  在这之前的6月20日,中央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婴幼儿配方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采取药品企业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良制造标准)认证模式完善审核制度,试行在药店专柜销售。

  从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所有“有关部门”都行动了起来。

  一切都预示着,中国奶粉企业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GMP或推高奶粉成本

  GMP,其英文全称系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GMP认证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是专用性、强制性的标准,多数国家或地区的 GMP认证都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其所规定内容不得增删。目前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将奶粉纳入药品管理范围。

  目前,我国的所有药品企业都强制性执行了这一认证制度。

  按照6月20日九部委发布的《意见》要求,今后国家将参照药品GMP认证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行业准入,全程监管企业退出制度,并推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产品全程可查询、可追溯。

  “虽然没有具体的细则出来,但是GMP改造可能又要花上一大笔钱。”一位地方奶粉企业的负责人叶世荣(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对于两年前国家质检总局的大考,叶世荣还记忆犹新。《生产企业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年版)》对乳制品和婴幼儿乳粉的厂房布局、生产设备、检测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奶粉企业应具备对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重金属等项目的检测能力,甚至具体到要求企业检验人员中,有三聚氰胺独立检验能力的人员至少达到2人以上。为了满足新规的要求,叶世荣不得不购置了五六百万元的检测设备,并对厂区和设备进行安全卫生改造。

  “才两年就又要改造,GMP对原料把控、生产环境、检测设备可能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另外GMP要求全程可追溯,除了现代化的牧场,这点很难实现,费用恐怕也会非常高,到时候我们只能通过提价来保持利润了。”叶世荣无奈地表示。

  对于叶世荣这样工厂就在奶源地附近的,其改造成本还不算高,对于使用干法生产和大包粉分装(目前国内奶粉生产工艺分为湿法、干法与大包粉分装三种,详见下文)的企业,如果进行改造,将是一笔高额的费用。

  如果改用湿法生产,由于涉及到产业布局成本的叠加,几乎等于重新选址建厂,而湿法工艺复杂,本身生产线的造价也极其昂贵。

  而对于大包粉分装的企业,原本只需搅拌线、灌装线等就可以了,现在则要重新建厂,其中仅购买一条湿法喷粉塔生产线就需几千万,建一个工厂至少要几个亿。

  对于GMP改造是否会增加企业成本,进而引发新一轮价格上涨的问题,雀巢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何彤没有明确回答,只表示会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飞鹤乳业营销副总裁蔡方良则透露:“飞鹤是行业内首批取得GMP证书的企业之一, GMP制度直接以生产过程中的硬件配备阻断了产品安全的隐患。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增加企业的硬性成本,但是相对于产品质量安全,我们觉得值得!”

  另外,新政下,新的奶粉品牌进入中国的审批将更为严格。进口奶粉品牌需要品牌所在国提供大量检测证书以及认证。此外,进口奶粉检测项目也大幅增加,从以往20多项增加到60项。

  6月20日,九部委发布《意见》的同一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监表示,将严格对向我国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进行注册管理,;同时严格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要求,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允许进口;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为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大包装的不允许进口。

  奶粉成本的提升已经变得难以避免。

  大量奶粉企业将消失

  对于奶粉企业来说,中央一系列政策的连续出台还意味着新一轮大变局的开始。蒙牛收购雅士利,揭开了这一变局的序幕。

  6月13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和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几乎同时停牌,引发市场诸多猜测,但是最后揭开谜底的却是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王黎明。

  5天后,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活动日上,王黎明先于当事企业透露了蒙牛收购雅士利的消息。事实上,鼓励乳企兼并重组,已被工信部纳入了近期将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此后关于伊利将收购排行第三的飞鹤乳业的传闻就不断出现。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分别是伊利集团、黑龙江完达山股份公司、飞鹤乳业、福建明一、广东雅士利、青岛圣元、西安银桥、黑龙江龙丹、上海晨冠、内蒙古蒙牛集团。

  不过,飞鹤乳业营销副总裁蔡方良否认了并购的消息。

  “我们十分愿意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产业整合,有好的、有价值的企业我们会考虑收购。”当时代周报记者问到飞鹤对于什么类型的企业感兴趣时,蔡方良表示对于目标对象最为看重的是品牌和渠道。

  对于是否有计划收购其他乳企,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讳莫如深,只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国首家具有海外完整婴幼儿奶粉产业链的企业,澳优会积极配合国家新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做配合、遵守国家婴幼儿乳业新政的模范企业。”

  不过一位接近澳优乳业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地政府确实在鼓励澳优收购一些中小奶粉企业,但是澳优更关注海外优质奶源这块,接下来可能还有其他动作。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也表示,在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将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曾依法吊销注销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426家,淘汰了40.4%的乳制品企业。在淘汰了将近一半的落后产能后,2013年中国乳企将再迎变局,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将成为此次变局的重点。

  不过对于工信部倡导的联姻结盟,一些中小乳品企业却显得并不太感冒。叶世荣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经过两年前国家质检总局大考活下来的企业,在奶源、生产、渠道、资金和市场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规模虽然小一些,但是盈利能力并不差,市场前景也看好,我们不打算收购别人的,也不打算出售企业”。

  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蒙牛收购雅士利只是个案,仅仅通过市场未必会掀起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浪潮,除非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推进。

  “九龙治水”时代结束

  与两年前相比,尽管都是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但是叶世荣明白,此次的主导者已经由国家质检总局变成国家食药总局。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国家工商、国家质检总局分管食品领域的流通、生产环节职能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者提升行政级别,从卫生部划出,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目前,国家食药总局的机构组建正在进行中。在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国家食药总局将成立三个司,分别负责生产、流通、分析预测的安全监管。

  按照《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省级层面的食药机构组建在上半年完成,市级机构组建在9月底前完成,县级机构组建年底前完成。这意味着,时至今年年底,国家食药总局将实现食品药品的垂直监管。而备受诟病的九龙治水监管模式,也将得到解决。

  国家食药总局最近动作不断,但是王丁棉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一个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一个是农业部负责的上游养殖环节。

  “最简单的例子,奶牛的饲料有几十种之多,但是营养价值最好的就是苜蓿和青储玉米,这和秸秆喂出来的蛋白含量肯定不一样,要想生产出好奶,必须从饲料种植和奶牛养殖环节抓起,这比在药店卖奶粉重要得多。”王丁棉表示。

  而在乳业专家冯启看来,一头普通的奶牛价格就在10万元,每天的饲养成本也很高,但是奶农的收益却不高,“要理顺奶农和生产企业的利益关系,奶农才有动力,毕竟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现代化牧场的比例远远低于散户和合作社”。

  湿法工艺企业成最大赢家

  从源头管起,全程追溯。这是所有在中国生产与出售奶粉的企业将要面对的更为严厉的监管体制。

  在《意见》工作重点第二条中,国家食药总局等九部委明确强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确保原料乳(粉)质量合格。

  冯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乳业新政,对于拥有自建自控奶源,采取湿法工艺生产奶粉的企业将是一个利好消息,“之前消费者更注重奶源是新西兰、荷兰还是国产的,而此次乳业新政,将奶源和奶粉生产工艺联系起来”。

  冯启解释,目前奶粉企业生产奶粉有三种方式: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和大包粉分装,而最好的就是湿法生产工艺。湿法工艺是指采用鲜牛奶,在牛奶液态状态下加入各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矿物质,再经过均质、杀菌、喷雾干燥最后生产成奶粉。

  鲜奶湿法工艺是要有很严格的基础条件的,在产业布局初期,就要考虑将奶源地、加工厂形成产业集群,使两者距离在合理范围之内,才能实现以鲜奶直接投产。

  时代周报记者曾参观过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奶粉的工厂,鲜奶挤出后,在10分钟内降至4摄氏度暂存,通过全封闭的低温安全运输车,2小时即可运至工厂,然后直接喷雾干燥生产成粉,整个过程都是机械操作,在完全密闭的情况下完成,最后充氮包装。

  蔡方良告诉记者,鲜奶湿法工艺奶粉颗粒与营养元素结合得就比较紧密,锁住了新鲜营养成分,可避免产品干燥、营养元素不能完全和奶粉结合等缺陷,并且不存在大包粉、乳粉回溶等中间环节,杜绝安全隐患。用新鲜牛奶生产的奶粉营养均衡、口感新鲜,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奶粉的新鲜度和营养,这也是目前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

  尽管湿法工艺有诸多好处,但是并非每个奶粉企业都能实现,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旺盛,一方面奶粉企业却没有奶源,于是很多奶粉企业就采用干法工艺生产。干法生产不使用鲜奶,而是采购大包粉为原料,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大包粉加湿,在还原其液态形态后加入营养元素等物质,再二次喷雾干燥生产成粉;另一种更为简单,就是将乳清粉、各种矿物质、各种微量元素在干物质状态下进行搅拌、分装。

  冯启则告诉记者,干法生产多采用二次干法喷雾技术,这种加工工艺会导致奶粉配方不均匀或二次污染,而且奶粉反复加热,其营养价值也会进一步流失。

  采用干法生产的奶粉,对环境清洁度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易受阪崎肠杆菌污染。

  美赞臣、纽瑞滋等企业很受伤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事实上,九部委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诸多规定与政府提升行业集中度是相互配合的,是行业兼并潮中企业存留下来的条件。在此政策影响下,拥有自有奶源的乳企或者奶粉企业将获利,如蒙牛、伊利、飞鹤、完达山等,其也将成为此次行业兼并潮的主导者;而另一部分无自有奶粉基地或委托海外企业加工的奶粉企业将失去留下发展的机会,成为被兼并者。

  澳优乳业在中国并没有奶源基地,不过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澳优通过海外收购,在荷兰等优质奶源地拥有自己的研发、生产、供应体系。

  “澳优目前共有四家奶粉工厂,其中三家在国外,一家在湖南,三家国外的工厂都设立在奶源地附近,每天将采集的新鲜牛乳生产加工成奶粉。澳优在国内的工厂都是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通过了GMP认证,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因此颜卫彬认为新政的出台对于澳优来说影响不大。

  收购惠氏后,雀巢一跃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公司,雀巢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何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了原装进口的奶粉外,雀巢的奶粉来源于其在黑龙江双城的奶源基地,鲜奶在2.5小时内送达工厂生产,保证新鲜品质。

  目前雅培、惠氏、美赞臣等大部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都是采用分装生产的模式,但是雅培、惠氏等企业都在中国建厂了,因此新政中受伤最重的应该就是美赞臣。

  另外,纽瑞滋等贴牌生产的企业也将遭受重大打击。新西兰方面表示,中国市场上最起码有200多个打着新西兰品牌旗号的奶粉,而实际上真正属于新西兰品牌的只有20多个。

  据记者了解,仅新西兰善腾集团就代理加工了二十多个中国奶粉品牌,包括奥兰、欢恩宝、Milkmam(纽源)、纽凯儿、纽瑞滋、纽贝贝、多菲儿、赛耳、纽贝斯特等等,上述品牌由不同的中国公司代理,特供中国市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