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京津冀“驱污”应从环京津“治贫”始

2013.12.09

  焦点观察

  应从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着眼,真正发挥京津的龙头带动作用

  前几天,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京津冀也在重污染之列。其实,京津冀地区近年来持续恶化的环境污染,已广为社会各界诟病。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已制定相关措施,筹划综合治理。但沉疴久矣,根本性的治理非朝夕所能见效。走出北京城区几十公里,就可看到河北区域内的许多乡村破败不堪,有些村落甚至贫困凋零。我认为解决京津冀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与环京津贫困带的命题同时破解。

  环京津贫困带的新闻,已多次见诸报端。几年前有资料说,环绕京津尚有3798个贫困村,272万贫困人口。这实在不是个小数字,它和这两座城市的现代繁荣反差确实很大。

  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称,按照国家发展规划,要建设“新兴城市群”,即指在一定距离内可以频繁往返进行商务活动、由一个或若干特大城市为龙头,众多中小城市协调分布,由农田、林地等特色空间相隔离,通过便捷交通走廊相连接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这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京津冀地区,应该符合这一规划。

  北京作为超级大都市,发挥着新兴城市群的核心作用,但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很小,甚至还形成了“空吸”现象,即资源、人才逐渐向北京过度集中。同时,环京津地区被动为京津服务,造成京津周边地区发展迟缓。比如,近年来环京津的河北廊坊、唐山、张家口、保定等地区,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电厂已逾20座,大部分为京津供电所建,但电力供应趋紧时,河北还要为保北京而自我限电;在水利上,河北为保证北京用水安全在上游挡风沙,防污染,省内最大的河流还引入津城;在产品结构上,不断接收京津下游工业产品,特别是奥运会后,不少污染项目都迁往河北。

  同是区域核心城市的上海,却发挥着“长三角”地区的龙头作用,以快速发展拉动相邻的江浙地区经济发展。上海许多优势产业都在周边区域建厂,据统计,“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是京津冀两市一省的一倍以上,“长三角”地区接待游客数量是京津冀地区的1.8倍,旅游收入是京津冀地区的3倍。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京津,特别是北京的拉动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当然,这里也有环京津地区主动和京津接轨,自觉接受辐射和带动的问题。

  京津两大城市繁花似锦,反衬着河北贫困乡村的土房,这多么不协调。国庆期间,我到距京津分别只有一个半小时里程的唐山市驻足3日,发现这座河北省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为京津两个城市的发展贡献愈多,与京津经济发展反差愈大,而京津为唐山的反哺愈小。

  如果京津作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发挥出来,将是“长三角”所不能比拟的。河北是三千万京津人口的后花园和蔬菜地,很多河北人在北京看大门、摆地摊,却常被城管所欺,因为他们的家乡还远未富庶。

  新中国建立60多年以来,京津冀的特定经济区域,被片面地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经济发展考量得不够,这或许是形成环京津贫困带的历史成因。其实,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一点有必要“纠偏”。

  “空吸现象”必然形成周边的贫困,京津应为治理这些贫困而做些什么,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治理京津冀环境污染的呼声中,从经济结构转型着手,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从环保的微观放眼经济发展的宏观,是决策的一个着眼点和机遇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