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剖析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08》

2008.1.29

该文件为美国制定科学政策的纲领和重要依据

1月15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发布了《科学与工程指标2008》(http://www.nsf.gov/statistics/indicators)。这份两年一度的报告是建立在无数研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可谓美国制定科学政策纲领性文件。同时,它也为政治家和说客谈论培养下一代科学家、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平衡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报告陈述的诸多事实非常有趣,而且令人惊讶。
 
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列举出如下5个例子:
 
1. tenure-track对美国新增的科学与工程博士而言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报告中提到,“近几年来,新增博士中获得tenure-track学术职位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增博士获得学术职位的比例自2001年的低谷后有大幅度的反弹。总体上而言,26%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在毕业后4到6年会得到学术职位。
 

 
图片说明:近些年来,美国博士获得学术职位的比例有所反弹。(图片来源:NSF)


 2. 越来越多的外国研究生在获得美国博士学位后会回到祖国?
 
事实上,这个巨大的天才群体在美国的“逗留率”在增加,尽管存在全球层面上科研人员的总数在膨胀。比如,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和印度学生中有近90%于2005年时仍在美国。

图片说明:这些“全球公民”在美国的逗留率不断增加。(图片来源:M. FINN, OAK RIDGE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DUCATION (2007)) 

3. 美国大学生对科学与工程的兴趣真的比前几代人要少?
 
事实上,那些说他们要主修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大一新生比例在过去20年里是稳定的。总体上而言,这一兴趣比例不会在大学期间减弱:毕业生中被授予科学与工程学位的比例比声称自己有科学兴趣的新生比例略高。这是因为半路加入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比转移到其他领域的学生还多。
 

图片说明:尽管不同的学科间差异很大,但总体而言,主修科学与工程领域学科的美国大学生比例在过去一些年里没有减少。(图片来源:NCES, 2001 BEGINNING POSTSECONDARY STUDENTS LONGITUDINAL STUDY, 2007) 

4. 发展中国家正在超常地加快科学与工程毕业生的“产量”?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显著膨胀已经引起了国际关注,该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学本科生增加了6倍确实令人震惊。不过,韩国和英国从1985年以来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学本科生也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即使在美国这一数字也增加了31%,而且这些增量几乎都是美国本土的学生(临时签证的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比例仅占其中的4%)。专家已经对中国教育的快速膨胀对教育质量的可能影响提出了一些疑问,但要量化考衡这一问题十分困难。
 

 
图片说明:对全世界学生而言,自然科学仍然是本科生最普遍的主修专业。但中国授予学位的绝对数量正在赶超美国。(图片来源: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IN CHINA, GERMANY, JAPAN,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OECD)


5. 爱因斯坦还是美国人心目中杰出科学家的代表吗?
 
美国和欧洲的两项调查表明,人们认为称得上从事“最科学”研究的是医师(physician)而非物理学家(physicist)。医学俨然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人的最爱,领先于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而社会科学在人们心中已经落伍,欧洲人认为历史是5个调查领域中最不够科学的,而美国人也把历史排在8个调查领域中靠后的位置。
 

 
图片说明:医学在美国和欧洲人心目中最科学。(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CHICAGO, NORC, GENERAL SOCIAL SURVEY, 2006;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S,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相关阅读:

美发布《科学与工程指标2008》 认为其科学统治地位受到威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