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实验1”号圆满完成印度洋科考首航

2010.6.05

  5月29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实验1号”航行7900海哩,经48天海上调查,圆满完成2010年4月首次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胜利返回广州新洲码头。

  本航次于2010年4月12日从广州母港起锚,主要调查印度洋及南海西部海区,在两个航段首席科学家王东晓研究员、陈荣裕研究员的带领下,31名考察队员与“实验1号”林国旭船长等全体船员通力合作、昼夜奋战,克服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站位作业计划,充分利用海况条件较好的时间抓紧作业,针对新发现的科学问题及时进行现场补充观测。在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下,科考船在斯里兰卡成功补给,出色完成了航次预期任务。

  科调队分为环境、地质、生物三个分队,各分队长认真负责、指挥妥当:环境分队完成26个站位CTD、全程走航ADCP、全程表层CT、全程辐射通量观测和自动气象站与全程二氧化碳分压观测,投放150个站次XBT,布放133个GPS探空气球、12个Argos表层漂流浮标和15个Argo深水浮筒浮标。从CTD采样记录中发现,在10°N断面、赤道断面和南纬地区水团特征差别性较大,三个水团与南海水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地质分队采沉积物表层样6次、沉积物短柱状样8次、微生物表层样13次、有孔虫拖网16次、硅质拖网14次、海底热流探测9次,获有孔虫样品46个、硅质拖网样品38个、空气微粒样品41个、空气花粉样品41个、海水样品210个;生物分队开展了新生产力、叶绿素、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微微型浮游生物等的调查研究,获生物样品717个。

  南海海洋所首个印度洋综合科学航次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获得了较全面的孟加拉湾-赤道东印度洋实测海洋学数据,结合南海多年来积累的数据集,可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深入探讨南海与周边海域的联系;二通过物理海洋、海洋生态、海洋地质和海洋气象走航与站位观测,对热带印度洋的区域海洋学有了初步了解,为以后的海洋科学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banquan9.jpeg

  “实验1号”海上工作现场

  banquan9.jpeg

  “实验1号”海上工作现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