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张丽华:献身科研事业的“女中豪杰”

2014.10.20

banquan1.jpeg

张丽华

  从大学的专业选择,到攻读研究生单位的选择;从当初的大连化物所子弟,到现在成为地地道道的大连化物所人,张丽华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大连化物所联系在一起。

  女硕士、女博士、女研究组组长,这些在中国科学院不足为奇,她们在用女性独有的魅力献身科研事业。

  张丽华既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也是该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以下简称1810组)组长。虽然大连化物所研究组组长是女性的比例不高,但能挑起研究组组长重任的,都是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不解之缘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张丽华从小就跟大连化物所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丽华出生在大连,父亲是大连化物所的老一辈研究员。作为大连化物所的子弟,她从小就生活在研究所大家庭般的氛围中,伴随着研究所的发展长大。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童年时代的张丽华就对大连化物所常怀好奇,“那是一所既神圣又神秘的科学殿堂。”她回忆道。

  谈到今天的大连化物所,张丽华说:“经过60多年的发展,无论从科研综合实力上,还是软硬件环境建设上,大连化物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大学的专业选择,到攻读研究生单位的选择;从当初的大连化物所子弟,到现在成为地地道道的大连化物所人,张丽华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大连化物所联系在一起。

  当记者问及她与大连化物所的这种缘分时,张丽华发出这样的感慨:“能够在一个有着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的研究所工作,如果说开始是一种缘分,那么到后来更多的就是责任了,那就是要为研究所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心怀感恩

  采访中,张丽华总是面带微笑。她称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儿”,有恩师的一路扶持,使自己的科研之路走得非常“顺利”。

  提到恩师中科院院士张玉奎,张丽华总是无限感激。1999年,在研究组刚刚组建之际,人手极为短缺,张玉奎仍坚持将她送出国进行博士后工作。那段工作、学习经历让张丽华一生受益匪浅。

  时至今日,张丽华谈及张玉奎支持她出国时的这段经历,仍难掩感激之情。她表示,对恩师最好的感谢和报答,莫过于在科研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绩。回国以后,张丽华以其出色的科研工作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而后获得择优支持。2009年年初,她又获得2008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这些成绩印证了张丽华对恩师的回报。

  2009年,大连化物所建所60周年,也是张丽华所在研究组建组10周年。那时她带着全组职工、学生20余人到长沙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全国色谱会议。

  20多人一起到长沙一个星期的花费不小。“比起学生们在大型会议中的收获,这些花费是值得的。”采访过程中,张丽华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学生”。走进办公室,她向记者谈起的第一件事就是2009年4月与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部的几位组长一同跟随研究生部到武汉大学举办招生宣传会。

  张丽华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在日本神户的国际会议上,她注意到一个年轻人的口头报告非常出色,并且报告的研究方向——分子印迹正是目前自己研究组需要的课题。会后,张丽华主动找到报告人,劝说他能加盟自己的研究团队。

  张丽华希望能像当年张玉奎为自己提供空间一样,给优秀年轻人提供发展机会。而今,这位已步入中年的“女中豪杰”,正在承担起大连化物所科研队伍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

  攀登高峰

  虽然获得众多奖项,但张丽华仍谦虚地表示:“自己还算不上什么科学家,只能说是个科技工作者。”

  谈及研究组目前开展的科研工作时,张丽华总是兴趣盎然。她告诉记者,1810组的研究方向定位在“针对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与高灵敏度检测,侧重于开展基于多维液相色谱和多维毛细管电泳的基础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平台的研究”。

  目前,研究组正在将蛋白质组学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和微流控芯片用于生物样品快速分析的研究方面下功夫。此外,还将继续深入化学生物学中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完善缺血性脑中风诊断试剂盒的组成和工艺;加强同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新项目的合作开发。

  在上述研究课题中,既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又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既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也包括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

  这么多科研任务却没有让张丽华感觉到累。她说:“兴趣和勤奋是最好的老师,搞科研的人一定要有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才能走向成功。”在张丽华电脑屏保上有这样一行字——“今天要做的事情不要留到明天!”

  除了尽忠职守地完成科研工作,张丽华对待其他事情也一丝不苟。在大连化物所组织的一次乒乓球赛上,她出球接球的一招一式尽显认真与执着。最后,随着一记大力扣杀,她帮助团队锁定了胜局。

  未来,她将继续在布满荆棘的科学高峰上奋力攀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