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忧虑,部分省级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自发组织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

  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由来已久,仅今年以来,三聚氰胺、麦乐鸡、紫砂煲、小龙虾、增白粉、瘦肉精、增白剂、嫩肉粉、烤鸭油、硫磺熏姜、植物奶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和民众质疑层出不穷,监管滞后如影相随,广为民众诟病。诚然,强势群体自发组织租土地,形成特供食品基地,是对食品不安全现状与焦虑的一种自力救济。但是,这种貌似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桃花园”,却折射出社会群体间诚信缺失造成的畸高交易成本,最终伤害的远不是产业本身,而是更多无力“垦荒种地”的普通民众。某种程度上,这是强势群体对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种独享。

  如果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或个人自发组织去种地,还无可厚非,而机关与国企也乐此不疲,加入“地主”行列,则不仅仅是令人眼馋了,更多的是忧见强势利益者与民众格格不入的“幸福时光”。某些地方机关与国企在“不惜成本做好涉及员工福利的大事”的旗号下,竞相寻找足够大的生产基地,为员工们供菜。这些平时就财大气粗的垄断行业,不愁没钱花,只愁没理由花,这回“食品不安全”的理由堂而皇之,通过此举,机关国企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何乐而不为?租地种菜,一不小心,培养出一个国企“袁隆平”来,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