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产能过剩危机倒逼种企转型

2015.1.07

banquan27.jpeg

   近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布,2014年国内杂交玉米制种面积295万亩,产种约10.1亿公斤;加上有效库存约10亿公斤,2015年玉米可供种约20.1亿公斤,实际需种约12亿公斤,2015年玉米种子库存量约8亿公斤。

  种子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内因,是各项先进农业技术措施的核心载体,更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尽管种子的基础性地位和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目前亟待改变供过于求的被动现象。

  在采访中,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虽然2014年产种量是近年来首次少于年度需种量,但由于连续3年积压量大,加上官方未能统计到的制种面积,总量仍供过于求,局部环节泡沫化现象危及到种业自身安全。

  种子已经供过于求

  “当前中国种业似乎遇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张世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品生产过剩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产大于销,大量落后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等等。“连续3年,局部环节产能过剩的种子产业已经呈现了泡沫化危机。”

  据悉,我国每年推广使用农作物主要品种约5000个,良种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中的比重稳定在43%以上。良种在农业丰产的所有因素中贡献最大,无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都离不开优质的种子。没有种子,农业生产则无法进行。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曾表示,我国自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据专家介绍,种子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中,要经过一次或几次的停留,这种在流通领域中的停留就形成了种子库存,它是种子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形态。

  众所周知,种子一旦错过最佳销售期,贬值速度非常快。就像卖鱼,新鲜的时候没有卖掉,就不值钱了。

  数据统计,我国2014年杂交稻制种面积140万亩,产种约2.3亿公斤;加上有效库存约1.25亿公斤,2015年可供种约3.55亿公斤,生产需种约2.45亿公斤;2015年水稻种子库存量约1.1亿公斤。

  记者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了解到,种子库存积压已经不是偶然现象,资料表明,玉米和水稻种子库存曾分别超过需求量的100%和48%。

  其实早在第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上,就召开了2013~2014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分析会。会上公布了2013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数据,结果显示,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大于求,库存压力大。

  “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变化,也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依照往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供需形势,直接反映为种子价格走低,种业整体利润下滑。”张世煌表示,其中,“两杂”种子市场格外冷清,只有西南杂交玉米种子和广东杂交水稻种子维持了往年价格水平。这种利润率下滑的局面将危及种业的自身安全。

  有企业表示,这一轮“两杂”作物种子同时出现高库存局面,而且持续时间这么长,还是过去20年的第一次。

  产品库存过多是种子企业最大的风险。“种业与其他制造行业不同,它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不连续,库存积压一压就是两三年,错过最佳销售期之后,贬值速度很快,盲目生产的风险非常大。”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永生说。

  落后产能加剧产业畸形

  中国是农业大国,提升种子的质量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开发能力越来越强,生产用种得到有效保障。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几乎全部为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玉米和蔬菜,85%以上种植的是自育品种,例如自主选育和推广了郑单958、浚单20、吉单27、登海605、农华101、隆平206等一大批玉米优良品种,实现了新一轮的品种更新换代。

  而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子工作。国务院全面部署种业发展工作,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出台3个文件,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农业特别是种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作出这样强有力的部署,对于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尤其是粮食安全的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如此,中国种业还是面临着严峻的落后产能过剩问题。“改革是被迫进行的,面对过剩的落后产能,只能被迫接受改革思路。”张世煌告诉记者,当前的产能过剩,必然导致全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而且有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突出重围,必然有许多企业中途倒下,黯然退场。

  有专家指出,产能过剩是由于缺少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双重利益集团的阻碍造成的;非市场因素干扰保护了落后产能,加剧了产业畸形。其后果将是恶性竞争和价格战。

  “种子价格上行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发展,但不要以为价格战对农民有好处,更不要以为价格战会挡住跨国种业,价格战只是饮鸩止渴而已。”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过剩的产能还包括研发能力。”张世煌说,例如,个别较好的企业被外企兼并或重组,经过改造,消除体制束缚,将发挥出一部分创新能力。特别是中国玉米育种能力严重过剩,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严重偏离正确方向,育种研发的管理方式背离市场经济要求,致使我们的研发队伍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率。

  “当前,我国种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总体水平还不高,种子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较弱,迫切需要改革。”某种子公司科研人员如是说。

  中国种企期待转型

  种业局部环节的泡沫化将借助市场经济的严酷力量推动种业内部的改革与创新。面对改革,张世煌提出建议,要提高育种研发能力。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从国际市场引进高端人才,切不可盲目乱抓,要根据企业需求重点从跨国公司引进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善于管理创新团队的主流科技人才,而不应该从大学和公立科研机构里引进只会写论文的一般人员。目前阶段更不要急着引进生物技术人才。这类非主流人才对改造企业的主流运行机制和团队管理而言难以发挥骨干作用。同时,中国企业尚十分弱小,迫切需要吸引热钱投入种业,但热钱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哪里赚钱就投向哪里,要谨慎选择。

  对此,闫永生认为,企业应该改变竞争战略,从靠降低成本转向研发创新,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2013年,金博士种业就没有制种,2014年也只有微量制种,今年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了。”闫永生自信地说。

  业内人士也表示,企业要学会正确评估自己,而不是效法别人。现代种业是一个较长的产业技术链条,须合理安排投入,既考虑当前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想着5年甚至10年以后的危机和市场陷阱。

  尽管目前种业库存积压严重,但是一些有竞争力的种企却并不担心行情问题。采访过程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库存积压是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的正常现象,甚至是好事。四川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华表示,仲衍种业正在努力抓住行业调整所带来的机遇,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壮大起来。

  而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富民种业有限公司经理张彦民则表示,玉米种子库存压力减轻还需相当长的时间,在这过程中迫切需要调整产品结构,由于积压的大多是不对路品种,今后要不断地淘汰那些过时产品,使种子产销进入良性循环。市场需要的是把好种子卖到适合它们的地方去。

  相较于行情改善,企业更看重的是行业自身发展,即能否利用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和市场的有序化。在企业看来,政府部门应该重视“三个打击”: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基地私繁滥制,打击侵权。

  张世煌还建议,不具备育繁推一体化条件的企业应放弃科研,转型做基地、营销等专业化公司;或者某些小型企业只做育种研发型公司,不做生产经营。这些措施都能够使企业绕开陷阱,或者把风险转移给别人去扛。

  “今后,更重要的是要分散危机。”张世煌说,自2013年以来发生的种业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危机将延续到2015年底甚至2016年,这次危机虽然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但也为非农资本大规模进入和整合种业资源,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创造了机遇。今后几年,非农资本的大规模进入将给中国种业带来新的希望。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