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进口食品均有问题不该是国产食品的狂欢

2016.8.22


   食品安全成国人“心病”,越来越多消费者转而青睐进口食品。国外食品真的比国内食品安全?2015年,我国食品进口额达到1159.2亿美元。但监管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情况。(8月21日《澎湃新闻》)

   进口食品监测数据,是国家质检总局在《“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中发布的。发布这个数据,原本只是常态工作的一个方面,并没有特殊意思。但是,当这组数据发布之后,却成为了某些人“幸灾乐祸”的载体。

   在新闻跟帖中,笔者发现了很多这样的留言:看看,你们还崇洋媚外不,外国食品不一样会出问题吗?国内食品不安全,国外食品不一样不安全吗?你们这些花钱吃进口食品的人,还不如吃国内食品呢?国外食品的安全问题打了那些喜欢吃进口食品消费者的脸!

   不知道在这条新闻里做出以上留言的人是谁,最起码一点,肯定不是普通消费者。那会是谁呢?我想最有可能的就是国产食品企业工作人员。“进口食品均有质量问题”的结论,似乎成了某些人的狂欢节,让他们的底气更足了。

   我不是崇洋媚外的人,也不喜欢吃进口食品。但是,如果因为国家质检总局给出了“进口食品均有问题”的结论,就开始自我陶醉,无疑也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只是看到了进口食品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国内食品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的白皮书里,也有一段关于国内食品质检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还重点检查了国内自产食品的问题,共检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万吨,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和标签不合格等。

   这也说明国内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很严重。这才是让我们最为困惑的地方,自产食品是不安全的,国外食品也是不安全的。舌尖安全究竟该如何保护?

   相比本土食品,跨境食品供应链更长更复杂,食品原料生产、成品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已超越了国界。食品生物种质、品质特征、食源性病源微生物分布等方面极具地域特征,加之国际贸易文化、宗教、政治等因素,给跨境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那么,这么多不符合国内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食品又是如何进入国门的?难道我们的监管部门就没有责任?不让问题进口食品进入国门应该是底线,为何这个底线被突破了?

   更应该思考的是,“进口食品均有问题”为何不是国内自产食品的幡然醒悟,为何不把这个数据当成发展的机遇,当成打翻身仗的机遇,反而成了嘲笑消费者崇洋媚外的理由?进口食品有问题,不该是自我陶醉,而应该成为一场反思,而应该成为让我们的自产食品重塑形象的大好时机,这个时候我们最该做的是如何让自产食品实现“质量当自强”,赢得消费者。

   切莫在“进口食品均有问题”中兴高采烈,不思进取。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