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对“精准医学”要精准理解

2016.11.14

   “精准医学”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被美国总统奥巴马重提以来,一直被广泛推崇,成了医学未来发展趋势的代名词。不过,也是自那时起,大家做什么都想要与它挂钩,商家更是喜欢炒作这个概念。最近《自然》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分别发表的有关精准医学评论文章引发了不小的争论,让人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到底应如何看待精准医学”这一问题。

  “精准医学不能惠及大部分患者”?

  “精准医学只让极少人从中获益,大多数肿瘤患者可能不会获益。”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血液疾病及肿瘤专家维奈·普拉萨德9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有关精准医学方面的评论说。

  普拉萨德指出,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对2600人的基因测序发现,仅6.4%的人能够通过靶向药物获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进行的MATCH计划,亦发现仅2%的人可通过靶向药物获益。因此他认为,这种通过基因测序来获取病人的遗传信息,从而进行靶向药物的筛选,可能并不能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益处。

  普拉萨德的评论似乎引起了共鸣。《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随后也发表了一篇评论精准医学的文章。文章作者艾兰·坦诺克等人则指出:“仅通过分子手段来治疗患者,其带来的益处仍旧是未知的。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到分子以及基因层面上,对于某一类癌症来说,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药物治疗的效果会更好些,但对那些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人,其好处往往有限,并会出现药物耐受和肿瘤复发等问题。”

  有关肿瘤精准治疗争论才刚开始

  两篇文章的观点引起众多专家激烈争论。10月底,有关精准医学治疗的争论在中文世界里开始发酵。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回应说,精准医疗的根本就是将疾病通过分子分型和分期进一步细化,解决当前粗线条的分期做法,使得我们临床治疗更加有针对性,以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并非此次两篇文章的作者粗浅地将“靶向治疗”认为是精准医学的全部那样。肿瘤精准医学治疗应是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方式综合运用。

  詹启敏的观点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家睿的不谋而合。吴家睿认为,国人在讨论精准医学时只强调基因组序列分析的重要性,给人造成一种“基因组测序”是精准医学必由之路的幻象。缘由何在?这是因为虽然机体内遗传信息传递基本遵循“中心法则”,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但是在传递过程中,这不是“高保真”的,往往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噪音”,因此,我们需要多层次、多因素完整地认识和揭示生命的复杂生理和病理活动。

  不过,在将这一话题引入中文读者世界的美国休德森·阿尔法研究院研究员韩健看来,肿瘤的精准治疗仅仅是一个待证明的假说,国内现在至少有200多家涉及“精准医疗”的公司,并把形形色色的精准医疗检测推向市场,泡沫已经形成。10月28日,韩健曾在博客中率先披露前述国际期刊上的这两篇文章。

  精准医学热度高但泡沫也很多

  早在5年前,也就是2011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发布了一份有关精准医学方面的报告《迈向精确医学——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法》。然而直到2015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将这一医学概念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并计划投入2.15亿美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才引起广泛的关注。

  如今,各地的医疗和研究单位纷纷酝酿和开展“精准医学”项目。市场上随处可见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四处向普通用户兜售“仅需要测测你的基因,就知道有没有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及早预防癌症”的理念,并号称这也是精准医学的一部分。但用这种仅仅通过测序获得的基因突变数据,来指导用药,为患者带来的益处仍旧是未知的。

  对精准医学要有精准全面的认识

  很多争论究其原因是对精准医学认识的不全面、不准确。首先,所谓精准医学,是指“在正确的时间,给合适的人以正确的剂量,使用正确的药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科林斯以及诺奖得主哈罗德·瓦尔姆斯在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之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详细地阐述了精准医学的丰富内涵、短期及长期的目标。

  其次,肿瘤不是一个“精准”的疾病。通常所说的精准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准,如果肿瘤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疾病,可预测的才能精准,不可预测的就不可能精准。在上海药物所研究员俞强看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就做不到空间和时间上的精准,研究和治疗方向就有可能被“精准”所误导。只有先在科学原理上认清肿瘤这类疾病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提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向,而不是轻信一个政治和商业的广告。

  第三,精准医疗的最终受惠者应该是病人,不是科学家,不是投资者,也不是企业。韩健这样说:“只有病人受益了,精准医疗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市场。中国式精准医疗的泡沫,实际上是其他经济领域泡沫的蔓延所致,是热钱追逐热概念的结果。之所以受追崇是因为方便:创业者不用太费力就能找到投资,投资者不用太费神就能把钱投出去,企业不用太费口水就能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

  对于有关争论,詹启敏这样说:不管这些质疑精准医疗的观点是否准确,但是每一项事业在快速发展时期都会有一些泡沫。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科学发展过程中,难免有不同的声音和不同观点,这其实是帮助我们认识问题、更好发展的动力。

  实际上,全面、精准地认识“精准医疗”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医学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