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部等地区连续雾霾天,波及约13%的国土面积,其中33个城市重污染,这在社会上引起更多不满和烦躁情绪。雾霾对中国的综合影响显然在加重。

  对雾霾的纯科学认识仍不系统、完整。它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哪些、有多严重,都尚无权威结论。科学不强大,人们的认识和信心就少了附着点,今后社会对雾霾反应的不确定性或许要比雾霾本身的不确定性更高。如果雾霾的严重性继续增加,不排除某个时刻在某些人群中出现针对雾霾的恐慌。

  中国需要同时加强对雾霾的科学研究和治理,以及把它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问题高度重视。不要以为伦敦、洛杉矶等都经历了雾霾,我们就可以“自然化解”它。雾霾在欧美出现时,社会的承受力同今天不一样,在互联网时代,今天中国的回旋空间则要相对小得多。

  中国过去的污染都是局部的,雾霾第一次把各地的污染大范围连成一片。这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尤其是,中国社会一方面在失去对付雾霾的耐心,一方面又在继续增加生成雾霾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