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京津冀食用农产品检测标准统一 保障落实是关键

2017.4.01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京津冀三地签署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框架协议。三方商定,协同建立与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推动生产经营者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按照约定,京津冀三地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互认,建立检测信息共享机制。三地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参数、检测方法、判定依据。针对主要风险点开展区域内异地互检工作,定期互通共享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适时统一发布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秦皇岛市农业局常骏景告诉记者,目前各地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常骏景:今年我们将邀请河北其他地市和北京、天津的工作人员到秦皇岛来,统一检测的标准。现在正在进行端口的连接、调试。

  据了解,针对非法添加使用禁用农兽药和“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私屠滥宰和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三地将联合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建立区域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作机制、跨区域大案要案联合查办制度,严打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京津冀三地还将推行统一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秦皇岛市农业局常骏景说,此前河北投放到北京市场上的鸡蛋,已统一合格证,可扫码溯源,今后会在更多农产品上实现:

  常骏景:证上还有二维码,还能扫出鸡蛋的来源信息,这叫“码上安全”,全程可溯源。另外在一些蔬菜生产企业中也开始推广。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表示,此举对提升京津冀农产品质量意义重大,未来保障政策落地是关键:

  王海波:不应该在低水平上去讨价还价,而应该是在高标准上去寻求趋同,只要没有地方保护主义,只要把京津冀作为一体化来考虑,这一项政策对于京津冀地区所有的人来说都应该是件好事。

  从机构设置上来看,三地成立京津冀农安协同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京津冀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化协同监管相关事项,研究部署协同监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协调解决合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那么,三地协同,有效联动,能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认为:

  张子雨:要在多个行政区划中共同推进食品安全保障,就势必涉及到一个词叫做“联动”。之前北京市食药监部门负责人就说到,京津冀已经建立了区域安全协作联动机制,具体执行层面,就有食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体系、药品检验数据、实施数据和检验报告确认共享及稽查办案联动等方式。

  实际上,管理层面协同的基础,就是市场的一体化。从目前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而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就是因为全国性农产品市场的逐步完善。原来农产品只能在家门口卖,如果出了问题,也就是在一个地方产生不良影响。而现在,商品流通体系日趋完善,电商体系给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所以,如果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在全国范围内留下坏名声。所以,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三地的食品安全管联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探索。之前北京市还提出了一种方式,就是在河北、天津选定蔬菜水果种植基地以及肉类加工场,和北京的超市进行对接。这种做法,类似于“农超对接”。

  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也在考验着各地管理部门的协同意识和大局意识。如果这样的措施能够真正落地,自然会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从管理层面而言,打通行政区划的壁垒,各地管理部门之间形成灵敏的沟通机制是必要的。而我们也很高兴看到,京津冀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了自己的好点子,有了自己的探索方向。一体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都主动地为一体化布局,这是重要的一步。而接下来,工作的推进就更要考验三地的沟通协调能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看到京津冀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够织成一张网,严密地保护大家的健康生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