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政企联动民间参与 中国特色低碳发展在路上

2012.11.06

  2010年,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毋庸讳言的是,时至今日,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得以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压力未曾稍减。

  “中国同时面临自身和全球环境问题,必须调动生产消费领域全方位力量,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对中新社记者说。

  《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显示,198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82%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0%的增长。作为一个资源禀赋相对不足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经济腾飞伴随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陈迎指出,与国内污染已基本解决的发达国家不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中国能源资源需求呈刚性增长。中国必须在解决国内资源环境制约、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同时,保证自身经济稳步增长。

  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低碳发展之路,陈迎认为,中国必须调动政府民间力量全方位参与,生产消费领域上下游配合。

  在生产领域,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有效抓手。

  资料显示,中国缺油少气富煤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所占比例超过2/3。中国社科院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庄贵阳告诉记者,用天然气代替煤炭,进而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则有望实现更高层次的能源优化。

  陈迎则进一步指出,低碳战略与国家整个产业结构、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密切相关。未来应该注重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能源、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污染浪费。

  据了解,目前中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为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官方此前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减排目标。

  “虽然16%低于‘十一五’20%的目标和19.1%的完成额,但难度反而更大。”陈迎认为,通过简单关停措施即可实现的减排目前已基本完成,未来中国的减排成本将越来越高。要实现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必须有更加细致的决策和执行,挖掘更多节能潜力。

  当然,除了立法行政层面的规范,政府还应通过经济激励引导整个市场体系向低碳投资和生产转变。陈迎建言,政府可以成立相关基金,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市场方向,带动民间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低碳化的生产方式。

  而对于下游消费领域,陈迎强调,每个消费者的生活行为都将影响整个生产体系,民用生活将影响整个资源利用体系。

  “消费者自身的理念会影响其选择,进而影响市场、影响生产,带动全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陈迎指出,如果全社会形成一种消费理念,集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当前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既实现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缓解了国际压力,更有助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陈迎强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