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次性发泡餐具将“华丽”逆袭

2013.3.21

  过去十四年内,占中国一次性餐盒2/3市场份额的发泡餐盒一直未能获得合法身份。自1999年发泡塑料餐具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以来,一次性发泡餐盒的生产一直属于“地下生产”。但是,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然而,却又未对删除原因给出任何解释。

  此前之所以禁止发泡餐具,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环境污染,因发泡餐具很难降解,回收技术是个难题。就像有专家所说的:“若填埋处理,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若焚烧处理,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不过,在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看来,发泡餐具能重获合法市场地位,是不仅因为发泡餐具的产品性价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产生量低,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一次性发泡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由此推断,随着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提高,很多白色垃圾现象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然而,有环保专家却针锋相对地表示,发泡餐盒在高温下会产生有毒物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遇到热汤热饭时,会产生16种毒素,当盛装滚烫的食品时,不经意间已把毒素融化在食物中了。65℃以上高温使用,就会产生强致癌毒性二f英。

  那么,一次性发泡餐具究竟是绿色产品还是白色污染源呢?解禁还是继续执行禁令?一个萦绕中国一次性餐具长达十数年之久的问题,在这个春天终于又被引爆。

  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多年内,发泡餐盒非但没有被禁止,反而规模越来越大。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透露,由于发泡餐具相比非发泡餐盒价格低廉,“现在国内仍有100多家企业在暗里继续生产发泡餐具,每年大约有150亿只的销售量”。在禁令之下,发泡餐具尚且仍被大量使用;一旦禁令解除,“白色污染”势必愈发泛滥。

  回收利用也同样是个大问题。对发泡餐具的回收利用,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个难题,美国加州制定的回收率标准也只是25%。而国内生产发泡餐具的大多是作坊式的小企业,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财力上都无法作到对发泡餐具的高效回收利用。

  一端是不断激增的发泡餐盒,一端却是无力的餐盒回收利用体系。

  解禁还是继续维持禁令,至今是谜。不过,围绕小小餐盒,解禁派与反对派相互攻讦已然开始。

  发泡餐具是否解禁,有关部门至少应该提前给公众一个解释,并且经过征求意见或者举行听证的公开程序,告诉人们“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具体有什么变化,等完善好产品标准、准入条件、回收机制等配套政策后,再解禁也不迟。值得一提的是,发泡餐具解禁背后,不难看到中塑协的身影。行业协会的参与充分表明,发泡餐具解禁必然有一番利益博弈,只不过消费者始终不在现场。那么,谁来代表消费者发出声音、维护公共利益呢?

  十多年来,围绕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健康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在消费者眼里,一次性餐盒也往往被看做是白色污染、容易产生有毒物质的“危险品”。

  其实,目前正倡导“剩菜打包”的北京餐饮企业的一次性打包餐盒也并不完全安全,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餐企打包餐盒超过两成违规。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外就餐时,首先要适量点餐,尽量吃光不打包,最好自带餐具和打包用品。其次,即使用餐饮场所的打包餐盒也要观察餐盒质量,选择密封较好的透明塑料餐盒,安全可靠且便于携带和使用。保护好自身健康才是根本。

  解禁一次性发泡餐具,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倒退,发改委还需三思而后行,不可操之过急。毕竟,它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是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身,都无法再承受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