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际时评:疫情防控需要国际科研合作

2009.5.11

  东盟与中日韩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卫生部长特别会议8日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会议通过的联合声明说,东盟与中日韩将建立药物储备和信息共享系统,开通卫生机构间的交流热线。近期还将召开一个关于这种新型流感的国际科学会议。

  科研攻关是应对各种新型疫病的基础力量。病毒无国界,疫情防控也需要国际科研合作。加拿大科学家近日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测序,这是在科研上合作应对流感疫情的成功事例,它表明各方及时有效合作,才能保证尽快展开应对研究,才有可能尽快取得研究成果,才有可能将科研成果尽快应用于疫情防控。

  当前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效的国际科研合作。这得益于近年来国际公共卫生领域不断加强的沟通和规范措施。在21世纪第一次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非典疫情过后,为增强对流行性疫情的全球防范,世界卫生大会在2005年通过了修订后的《国际卫生条例》,明确要求各缔约方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几年来,各国在推动应对流行性疫病科研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在应对疫情的科研合作方面,还有很大拓展的空间,比如强化国际间病毒样本和信息共享的机制。目前各国科学家不难获得病毒基因数据库和感染信息的共享,但是活体病毒的共享依然不顺畅,这是研究取得快速突破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不同于一般的疾病,像应对甲型H1N1流感这样的疫情,在科研合作上,应该建立“快速国际通道”。

  应对疫情还需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科研实力有待加强,话语权不够。在疫情沟通、能力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不可或缺。

  应对疫情必须强化科研合作的观念,增进共同应对危机的理念。国际科研合作需要拆除“疆界”,各国的科研机构和人员也需要舍弃惯常的门户和竞争思路,勇于将无私的科研贡献化作应对疫情的共同力量。因为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威胁,科研成果只有最广泛分享,全球抗击疫情才会收到最大成效。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