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患关系 路在何方?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改善医患关系 路在何方?
我国从2009年开始进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3年来,我国财政投入医改经费不断增加,共计投入11000多亿元。各类新闻媒体对医改相关政策、医改难题等信息的关注报道也在不断加强。从2010年与2011年医药行业传播新闻总量对比上看,2011年医药行业新闻传播量同比上年增加1.4倍,传播总字数同比增长77%。其中医改相关信息报道从2010年的4056篇,上升到2011年的12223篇,同比增长2倍,传播总字数同比增长1.2倍。



在我医疗卫生环境渐好的情况下,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医患关系紧张、药价虚高、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等。而近期医患关系紧张越发凸显,先后发生了“3·23哈尔滨杀医案”、“北大人民医院医生被刺”。其中“哈尔滨杀医案”引起的全国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从3月23日——4月1日该事件共出现2个传播高峰,第一个传播高峰出现在3月26日,新闻传播内容以“3·23哈尔滨杀医”事件具体情况报道为主,第二个高峰出现在3月30日,传播内容以“凶手忏悔”为主。



就在杀医事件被媒体纷纷转载后,在某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竟有4018人次选择了“高兴”,占到了所有6161投票人次的65%。六成网友的“高兴”杀医,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暴力伤医”事件背后问题的真正根源。

在“3·23哈尔滨杀医”事件发生后,卫生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好内部治安保卫职责,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护。杀医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卫生部部长陈竺呼吁“要严惩凶手、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的罪行”,显然契合了民意。然而,杀医事件毕竟仅是个案,卫生部大可不必因此草木皆兵,要求各地“武装医院”,对患者高度戒备,严防死守。其实,当今社会之所以部分人有“仇医”心结,医患关系紧张,与医院管理缺位和医生医德丧失不无关联,这更值得卫生部及地方政府警醒和反思。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药补医扭曲了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会扭曲医疗行为,进而加剧医患关系紧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就必须要破除“以药养医”。只有破除以药养医,才能真正释放医改动力,切实解决很多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让患者切身受惠。

胡俭美,慧聪研究e-Eyes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工科学士学位。专注于医药与化妆品行业领域的媒体传播研究。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媒体传播研究、网民舆情传播等多个研究领域。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改善医患关系 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