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传染病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控制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中国科协第4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将主题确定为“传染病的遗传易感性”。由中国麻风病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张国成,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福仁共同担任领衔专家,来自北京大学等8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等5所科研机构的27名学者参加了沙龙。

  有关专家在沙龙上介绍,传染病种类众多,我国已确定包括2009年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共39种。目前,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控制情况较好,未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但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流行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麻风病是导致畸残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曾在全球广泛流行,与结核、梅毒并称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

  我国曾是麻风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1975年全国登记麻风病人47万例,长期以来被视为可致畸残和难以治愈的烈性传染病。最近30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关怀以及科学的进步,该病已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社会印象已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出了力争在世纪末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按世界卫生大会(WHA)消除麻风公共卫生问题的患病率(1/10000)标准,我国以国家为单位于1981年达标,以省(市、区)为单位于1992年达标,以县(市)为单位统计,1996年达标县市为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