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走出去”科技先行一步

2016.8.15

  版纳植物园“十三五”的目标是在总体上达到国际一流植物园水平,为我国热带及东南亚周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保护、平台、人才。

  在我国未来的外交战略重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科技先行一步,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就是科技先行的体现。东南亚中心是2014年筹建,2015年8月中科院正式批复成立的科研机构,由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负责组织、建设、管理和运行,联合昆明植物所、昆明动物所以及国内12家科研机构,与缅甸环保与林业部、缅甸自然与野生动物保护局和缅甸林业研究所合作建立。成立一年以来,该中心已经悄无声息地推进了各方面的建设,真正做到了科技先行一步。

  天时、地利、人和

  “版纳植物园‘十三五’的目标是在总体上达到国际一流植物园水平,为我国热带及东南亚周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说。

  东南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特有成分比例高,且其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也十分严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其中,缅甸因其独特的生物地理学背景及其缺乏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记录使其更具有神秘色彩,为世界各国生物学家所瞩目。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这些国家对各自的生物资源虽有初步认识,但总体来说,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本底仍然不很清楚,因而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地区。

  云南省与东南亚接壤,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中缅打洛口岸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南部,中老磨憨口岸也离植物园不远。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诸国最近的国立科研机构。选择此处作为东南亚中心的“纽带”也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

  西双版纳植物园已经基本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水平植物园需要的物理条件。未来将立足中国热带,面向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以森林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在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的支持下,发现了不少蜘蛛新种。”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枢强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发表了东南亚幽灵蛛科幽灵蛛属15个新种。这篇论文的发表,进一步证实了东南亚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也是东南亚中心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保护、平台、人才

  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保护、平台、人才。

  其一是联合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以缅甸为中心、辐射东南亚重要国家,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政策咨询,力争用10年的时间,把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建设成为在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之一。

  另外,组织实施国内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跨学科、跨地域、国际化的科学考察活动,建成相关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与教育平台,构建覆盖东南亚各国的地区性研究网络。在保护和平台建设的同时,成为东南亚国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据介绍,东南亚中心将集科研、教育、智库三位于一体,是面向整个东南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海外科教中心,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大局。同时,该中心也将是面向国内科研机构和大学的重要科研和教育平台。

  东南亚中心启动了3个核心研究团队和5个区域性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在基础建设方面,完成了缅甸内比都林业研究所内1669平方米的东南亚中心综合办公楼、流动公寓和餐厅的装修改造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中心已经顺利完成了对缅甸克钦邦葡萄县Hkakaborazi和Hponkanrazi 两个保护区的野外生物多样性初步考察,采集动植物标本共1500多号,约5000份,初步鉴定有约17个植物新种。

  面向东南亚,中心制定并开展了人才培训计划,启动了第一批(25人)面向东南亚国家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协办了第7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和传统民族药开发与保护国际培训班。

  “似乎看起来还是一支小队伍,但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股力量,学生们回去以后都成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人才。”陈进说。

  开放、共建、共享

  8月5日,东南亚中心进行了包括区域性国际合作基金项目、重点领域拓展计划项目,以及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三类在内的项目评审。中心收到了来自中科院内外13个单位的69份申请书,专家评审组由东南亚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为主组成,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担任评审组组长,充分体现了中心的“开放、共建、共享”。

  许智宏强调了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并且赞赏和肯定了东南亚中心开放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申请的探索。他提出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培养一批善于开展国际合作的研究人才和推动东南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科研项目的开展也应是推动东南亚中心发展的主要方式。

  而东南亚中心的中长期目标则是:通过10年的努力和发展,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建设成为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工作者到东南亚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合作的网络平台,成为东南亚国家生物多样性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区域科技合作的典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