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严纯华:在荣誉面前保持一颗淡泊的心

2011.12.05

  在201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的名单中列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教授的名字。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记者几次约请他本人进行采访,最终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以下文字是记者整理而成的。

banquan7.jpeg

  中国第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研究稀土分离的博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材料和生物无机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这一串“名衔”让人心生敬意,而这背后饱含的却是日复一日的科研劳动和为之付出的辛勤汗水。

  严纯华教授是一名硕果累累的科学家,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大人。他将自己谐谑为“正宗北大土鳖”。他的名字总是和稀土联系在一起。

  他17岁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从此就没有离开过北大。他师从徐光宪院士、李标国教授和吴瑾光教授进行萃取络合物化学、稀土分离最优化设计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在北大获得了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他发展了徐光宪院士创建的“串级萃取理论”,使之适用于重稀土元素的分离;实现了中重稀土串级萃取工艺参数的准确设计与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出“联动萃取工艺”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建立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镧系收缩”效应对稀土纳米晶的结构影响规律;发现稀土晶发光主要受到表面晶格对称性破损控制,实验上率先证实了CeO2对CO的催化活性与其外露晶面有关的理论预测;实现了不同结构与组成的稀土氟化物纳米晶的多色上转换发光。

  骄人的成就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自1998年国家启动973项目以来,作为首席科学家,严纯华教授先后承担了两期“稀土功能材料”的重点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今年他领衔的“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分离的科学基础”项目作为973重大科学目标导向项目,也将于近期启动。严纯华教授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等。

  与骄人的成就相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荣誉面前保持的淡泊、平实、感恩的心态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纯华教授总是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进步,完全是在导师们的指教、同事们的帮助和学生们的协助下取得的;在北大、在化学学院,太多的人值得大家欣赏和自己学习,他只是更多一份幸运而已。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从稀土分离研究转向功能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到现在也仅仅是“刚刚摸到门、做出一点点味道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科学研究是在黑暗的未知世界中发现星星点点的机会和自己的道路”。“勤奋”、“用心”、“合群”、“技巧”是严纯华教授给北大在校的学生提出的中肯建议,勤奋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用心是做事情事半功倍的前提,合群是团队合作互助的保证,技巧则是在勤奋、用心、合群的基础上拨开纷繁复杂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智慧。朴实的话语蕴含着一名科学家最真挚的情感。

  对于这个刚过天命之年的学者来说,骨子里的谦和与对科研教学的兴趣注定会让他走得更远、更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