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台研发出“免疫细胞新疗法”治脑瘤

2007.10.26

来自中新网的消息,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以树突细胞造成自体树突细胞治疗法,21位患者中存活率达到85.8%。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如以一般传统疗法,一年半的存活率只有20%。“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外科部主任周德阳解释说,由病人外围血液分离出树突免疫细胞与手术取出的恶性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培养,训练自体细胞认识肿瘤的独特抗体,将其吞噬后再接种到病人身上,来刺激病人身体的T淋巴球造成免疫反应,促使T淋巴球攻击病人体内残存的脑瘤。

周德阳指出,另一方面含肿瘤抗原的树突细胞也可刺激体内杀手细胞去杀死有相同抗原的残存恶性胶质瘤。这两种肿瘤免疫反应,皆由树突细胞造成自体树突细胞治疗,他们因而称之为恶性神经胶质瘤的疫苗,一个病程6个月内需打10次免疫细胞治疗针。

周德阳表示,3年中有21名“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接受治疗,追踪时间为6至32个月不等,平均时间为18个月。结果,有6名患者存活超过2年,只有3人死亡,18人存活,存活率为85.8%。平均生活功能分数70分(可独立生活),并发症极少,只有一例稍有肝功能异常,一例轻微白血球下降,但有7例肿瘤复发需再次切除及伽傌刀治疗。

周德阳指出,此研究为岛内唯一的临床试验以自体树突细胞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报告,也是世界上少数有此治疗的医院,治疗成果曾在美国神经外科医学会年会报告。

 神经胶质瘤所导致的脑瘤,胶质瘤的化学治疗倾向于联合用药,根据细胞动力学和药物对细胞周期的特异性,用几种药物以提高疗效。如亚硝基脲类药物与VCR、PCB联合应用,或与VM26、ADM、甲氨喋呤(MTX)、博来霉素(BLM)等联合应用。为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性,亦可采用特殊给药途径,如通过Ommaya储液器,局部注入ADM、MTX。通过选择性导管从供应肿瘤血液的动脉注入肿癌药物。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则包括主动免疫接种肿瘤疫苗、淋巴结内注入免疫核糖核酸及应用免疫调节剂如左旋咪唑、PSK、PSP等也都在临床应用,可收到减轻放疗化疗反应,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有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