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贝时璋院士获第五个博士学位

2008.3.27

1928年3月,25岁的贝时璋院士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78年、1988年和2003年,在贝时璋院士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60周年和75周年的日子里,图宾根大学又3次分别授予他博士学位,使他成为图宾根大学的“钻石博士”。近日,在贝时璋院士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之际,图宾根大学第五次授予他博士学位。

400_200803270943561.jpg

贝老右手拿着放大镜

贝时璋院士一直是图宾根大学的骄傲。在他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前夕,德国媒体多次报道贝老的事迹。作为图宾根大学年龄最大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德国同行和媒体纷纷向他表示敬意。

即将105岁的贝时璋院士,现在回忆起他在德国度过的岁月,仍记忆犹新。

生物学家、教育家贝时璋院士简介

1903年10月10日出生于镇海贵驷憩桥一个世代种地打鱼的家庭。贝时璋八岁进学堂念书。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预科。1921-28年留学德国。

1928年3月1日,贝时璋获土滨根大学博士学位。50年后,1978年3月,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卓越成就,土滨根大学再次授予他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金博士”)。又一年以后,1988年3月,土滨根大学第三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一所大学在60年间三次授予一位学者博士学位,这是罕见的。

1948年,贝时璋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副主任;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他在科学院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数十篇科学论著。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性、性转变、染色体结构和细胞重建等方面。其中,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尤为突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说起对生命科学的最初兴趣,贝时璋总会背起小时候在乡下诗塾里念过的李白的一首诗。

一百多年来,生物界一直把“细胞分裂为产生细胞之唯一途径”奉为金科玉津,而贝时璋以不同种类的生物为试验材料,通过大量试验证明除细胞分裂外,生物体内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一步一步重建理论的创立,是生物学的重大突破,也受到了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重视。

“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对于细胞重建理论的意义,贝时璋曾这样说,”不久以后简单的生命将在实验室合成。那时,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了。”

七十多年来,贝时璋创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参加了国家的科学技术计划工作,培养了许多人才。今天,年近半百的贝时璋,仍然关心着生物物理学的发展。

“细胞重建重建细胞重建重建又重建;

生物合成合成生物合成合成再合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