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家头疼:为什么招科研秘书比招保姆还难

2016.3.11

   在课题组内部设立专门的科研秘书并不是新鲜事,科研秘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科研人员被经费申报、报销等繁琐管理程序的拖累,然而这一身份依然面临着“缺乏保障”的尴尬。

  “现在的科研团队越来越像一个个小企业,面对繁杂的财务问题,为什么不能像企业一样明确设置相应的岗位?”发出这样呼声的科学家并不在少数,“减负”成为他们共同的心愿。

  回放 疲于应付的科学家

  “我们曾经闹过一个笑话。”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由于测试设备没有配备处理数据的计算机,没经验的他直接购买了一台,结果因为科研经费不能用于购买电脑,项目结题时财务审查扣除了这笔费用。

  2015年前刚从日本回国时,张华民很快拿到了数额不菲的项目经费,却难以适应国内的经费管理模式。情急之下,他火速招聘了一位科研秘书负责相关事宜,使自己得以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

  “这个岗位特别重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十多年来,近2亿元的项目经费从来没出过大问题,验收都很顺利。”谈起自己的科研秘书,张华民不乏溢美之词。

  如今,项目完成了一茬又一茬,学生毕业了一拨又一拨,而这位科研秘书除了负责报销,还要负责科研经费的概算、预算,经费的日常使用管理,项目结题的经费决算等其他各种繁杂的事务,渐渐成为课题组中最不可或缺的“大管家”,甚至成为“组里很忙的人”。

  追访 体制边缘的科研秘书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如张华民这般幸运。

  “有专职的科研秘书当然最好,问题是招不到合适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又没有学校的正式岗位,他一直未能招到满意的人员。

  “今年去东京大学访问时,接待我的教授一个人配了4个秘书,分别负责不同事务,连接待来访人员都有专人。”谈起“他山之石”,这位教师不无羡慕。

  实际上,在发达国家,为教授配备科研秘书的制度较为普遍。而在国内高校中,据记者了解,由校方招聘的科研秘书一般隶属于院系,而非某教授或课题组。

  “这同高校以教学为主的特点有关,一般科研型的教授才会有科研秘书,但基本是从自己的经费中出工资。”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臧玉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科研院所中,这个问题相对更容易解决。张华民表示:“从制度上说,国家项目是不能出人员费的,我们有横向合作经费的好一些。”

  除了经费来源,在管理体制上,科研院所也更为灵活完善。

  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不仅为每个课题组都配备了科研秘书,近两年还在大的研究室设立了行政办公室,建立起科研和管理之间的衔接部门。而在研究所层面,也将项目、基金、知识产权、院地合作、奖励等事务分配给专人管理。可以说,科研分工不断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运作。

  点评 体制和思维待改变

  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经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也进行了改革。据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介绍,该所从去年开始由科研处和财务处合作,设立了几位专门的科研秘书,将各课题组的经费报销等事务统一管理,不仅节约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此外,所里还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事务处。

  蒋华良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现在研究组里鲜有学术型秘书,几乎都是管经费的科研秘书。“科研分工细化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但是想改变现有习惯很难。”

  而在高校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招人。

  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蓝闽波的研究室里,财务报销等事务性工作由多位老师分担。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老师们也有意见,毕竟这是在正常科研工作之外的工作,确实费时间和精力。”

  蓝闽波指出,按照现在国家对行政编制的管理办法,高校很难为每个课题组配备专职科研秘书。在现有体制之下,他建议采用日本的做法——招聘兼职的临时工,“如果项目经费允许聘请临时辅助人员,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对于高校中科研秘书未能普及的原因,蓝闽波认为,同中国科学院相比,前者采用PI制,课题负责人说了算,招人权限在PI手上;而高校的招人权限属于学校而非教授。同时,在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中,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招聘科研辅助人员。

  “一方面是运行模式和机制问题,一方面是理念和环境问题。”蓝闽波指出,“相对可以使用的经费而言,大家更情愿招博士后,可以参与科研活动,但从理念上还没有形成招聘辅助人员的氛围和环境,如果形成了通用的模式和机制,在高校中理顺这个问题,相信很快会普及。”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