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85后年轻副院长国际期刊连发癌症研究新成果

2016.8.22


  29岁的博士吴松(Song Wu)是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其主要从事泌尿系统肿瘤基因组临床研究,2015年获得科学中国人杰出科学家奖。2016年入选福布斯 “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近期,吴松教授在肿瘤研究中连接取得重要成果,相关论文发布在国际期刊《Oncology Reprots》和《European Urology》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吴松教授与安徽医科大学的于德新(Dexin Yu)教授,及暨南大学的Baoli Heng合作证实,在肾细胞癌中核仁与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表达下调抑制了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

  NUSAP1是一种在有丝分裂和癌症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管结合蛋白。以往的研究证实在几种恶性肿瘤中NUSAP1表达相对增高。然而对于NUSAP1在肾细胞癌(RCC)中的生物作用并不清楚。

  在当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揭示出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样本及RCC细胞系中相对增高。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NUSAP1上调与Fuhrman核级 (P<0.001),肿瘤大小(P=0.016),临床分期(P<0.001)及远端转移(P=0.023)显著相关。并且,高水平表达 NUSAP1与ccRCC患者总生存时间缩短密切相关。此外,他们还在体外研究了RC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确定耗尽NUSAP1可抑制RCC细胞迁移、增 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

  基于他们的研究,NUSAP1被确定为是RCC患者的一个潜在预后指标以及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在这篇文章中,吴松教授领导课题组通过单细胞测序,揭示出ARID1A、GPRC5A 和MLL2基因变异驱动了人类膀胱癌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癌症干细胞被认为与肿瘤的许多重要特性,如自我更新、癌症起始、耐药与转移相关。然而,目前对于人类膀胱癌癌症干细胞(BCSCs)的遗传基础和起源仍然不是很清楚。

  在这里,研究人员对来自3个膀胱癌样本,包括BCSCs、膀胱癌非干细胞(BCNSCs)、膀胱上皮干细胞(BESCs)和膀胱上皮非干细胞 (BENSCs)在内的59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测序。系统进化分析发现BCSCs显示克隆同质性,表明它们起源于BESC或BCNSCs。此外,他们在 BCSCs中鉴别出了21个关键的改变基因,其中6个以往从未在膀胱癌中描述过(ETS1、GPRC5A、MKL1、PAWR、PITX2和 RGS9BP)。研究人员采用CRISPR/Cas9介导ARID1A、GPRC5A和MLL2共同突变显著促进了BCNSCs的自我更新和肿瘤起始能 力。

  这项研究第一次采用单细胞测序认识了人类BCSCs的遗传学基础,通过进化分析证实了人类BCSCs的双克隆起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