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成都生物所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取得新突破

2012.2.07

  玉米秸秆是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来源之一,每年大约有2亿吨,大部分都直接丢弃或就地焚烧,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玉米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构成,通过酶水解和生物转化后,可生成乙醇、丁醇等生物质能源,实现约30%的能源转化。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刘晓风课题组采用高效菌株——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Y9,对玉米秸秆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进过42天的处理,木质素降解到达71.49%,处理后的原料酶解率到达了73.99%。对预处理后的原料电镜扫描后发现,预处理后的秸秆表面变得粗糙、纤维素纤维之间的空隙清晰可见,并且形成许多孔状。

  研究还证明了酶解糖化的生成量与木质素含量成反比,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关联不大。

  研究结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11,65:931-938)。

 58389_201202071621201.jpg

 处理后的玉米秸秆SEM扫描图

58389_201202071621202.jpg

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曲线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