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新闻》:两种转基因作物或将进入商业化种植

2009.3.06

  2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向外界透露,目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水稻已基本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可用于商业生产,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认为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此信息是黄大昉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

  ISAAA主席Clive James在发布会上说:“中国在未来12年,要投资35亿美元来进行转基因作物研究,这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良好信号。”他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是全世界的领导者。

  ISAAA同时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生物技术作物商业化现状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共有创纪录的25个国家、1330万名农民种植了1.25亿公顷的生物技术作物,而中国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达380万公顷,在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8个国家中排名第六[1] 。

  Clive James认为:“生物技术作物将从两方面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首先是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和粮食供给。其次能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会令粮食价格下降。”

  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价由农业部负责,农业部首先要听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意见。成立于2002年7月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转基因生物技术、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农业、环境、贸易等各领域的专家组成。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是对环境的影响。“这是由授权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安全性研究,而不是科研单位自身研究得出的结论。”黄大昉说。

  “如果安全委员会经过严格的审定和评价认为可以了,就应该提交给农业部的部长会议,还要听不同的司、局的意见。与此同时,农业部还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比如环保部门、进出口管理部门的意见。”曾经担任过安全委员会委员的黄大昉说,“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哪个人一说就可以了。”

  2月25日,国际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名为《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品系没有任何一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其中任何一种通过商业化种植,将意味着中国13 亿人的主粮控制权完全拱手交给国外生物公司[2] 。

  绿色和平组织强烈建议要认真考虑转基因水稻的专利问题和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性的不确定性,“我国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没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商业化生产批准以后,对中国粮食安全、粮食主权、农民种植成本、消费者健康等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告诉《科学新闻》。

  然而,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转基因抗虫水稻专家朱祯看来,中国早应该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了,“其实转基因作物与常规育种作物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抗虫水稻与应用生物农药种植是完全相同的。大量的试验表明转基因作物没有另外的反应”,当然,种植的同时还要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进行适时的观察和跟踪分析,更多地解答消费者的疑虑。

  美国在早些时候就已经通过了几种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商业化种植,而中国在这一方面却步履维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教授吴孔明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与中国体制有别,“在美国,政府虽然批准通过了,种与不种是农民的事,出了事,由种子公司承担,与政府无关;而在中国,出了事,由政府买单,三聚氰胺就是个案”。他表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还需要在技术上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但是涉及到如何运用和推广,黄大昉强调:“不一定要全部铺开,可以分区、分步骤地展开。”

  参考文献:

  [1]《2008年度全球生物技术作物商业化现状报告》, 2009年2月23日

  [2]《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 2009年2月25日

  更多阅读

  科学新闻杂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