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食品监测合格率升至3年最高

2014.1.28

  从2011年的94.1%到2013年的94.5%,上海用三年将食品监测总体合格率提升0.4个百分点;而去年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1619家,降至6年来最少。这是市食安办、市食药监管局昨天发布的《201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 (白皮书)》所披露的。

  一升一降,反映出上海调整升级食品产业的决心和优化食品安全环境的努力。民众对舌尖上安全的信心也随之增强,统计部门调查显示,2013年认为上海食品安全状况 "很安全"、"比较安全"和"一般"的市民占92.3%,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市民餐桌上的"底气",来自政府部门最严的监管和执法。去年全市监督抽检、快速检测的食品数量各比2012年增加了70.8%和11.3%,使上海年食品抽检密度达10件/千人,远高于欧美一些发达城市水平。(下转7版)(上接第1版)高频次的监管让执法力量发现问题的触角更敏锐,去年全市相关监管部门共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1.3万多张,同比增加34.7%;实行相关行政处罚1.2万多起,同比增加4.1%.依靠行政监管部门提供的线索和移交的案件,公安部门去年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6人,同比增加93.5%.

  防范食品安全问题,被动应付只会"挨打",对此食监部门就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对食品开展监测,在17个区县建立了456个固定采样点,数量为2012年的 3倍多,将风险监测在食品供应主渠道的覆盖面提到85%.去年,24大类1.2万多件食品纳入风险监测范围,涉及397项指标、20.8万多项次。不过,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不低反高,达94.5%,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体现上海食安风险总体平稳可控。

  维系一座城市舌尖上的安全,更须群策群力。调查反映,九成市民非常关注食品安全。同时,市民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专业度也越来越高,2013年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得分为80.2分,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去年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申)诉、举报和咨询6.8万多件,同比增加57.4%,其中举报案件的查实率高达68%,784件举报获得奖励,数量同比增加3倍。

  谈成果,白皮书也直面目前上海食品安全的两大"症结".首先是受资源、环境约束,上海本地食品产业规模尚不发达,去年本地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虽同比增 14.8%,但蔬菜供应量同比却下降3.4%,另有75.4%的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因此,近年上海每年消费的80%粮食、75%肉类、50%蔬菜须依靠外地供应。食品产业链不断外移和拉长,影响到产业链透明度,增加了追溯监管难度。其次,部分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不到位,甚至知法犯法。仅去年一年,公安部门抓获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嫌疑人同比增加了近一倍,全市出现了制售"掺假羊肉"、假冒进口奶粉,以及添加罂粟物质、重复使用"口水油"加工小龙虾等新问题。

  冲破产业链过长造成的食安信息 "迷雾",要从源头开始治理。白皮书透露,食监等部门已起草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列入近年市政府规章审议项目,要求肉类、蔬菜、粮食、食用油、乳制品、禽类、淡水鱼等7类食品领域必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然而追根溯源再彻底,也不能促使所有生产经营者讲诚信,关键在于健全食品行业的信用体系。据悉,本市今年将要求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等高风险食品行业推行信用报告制度,企业须定期按规向社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将鼓励第三方参与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目前,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已在全市农村自办酒席、大型婚宴、集体配餐企业等多个领域"开花";而广受市民欢迎的餐饮单位"脸谱"公示制度今年将升级,公示牌将加入二维码等新元素,甚至可能开发手机软件产品,消费者一扫便知饭店最近一次的监督结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