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垃圾分类,贵在细化管理

2010.6.16

  世博会上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了许多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将其成功经验归纳起来看,垃圾分类,贵在细化管理。

  台北经验值得借鉴。2005年台北市与世界100个城市共同作出承诺:至2040年,垃圾实现零掩埋。而今,台北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

  台北走的第一步是动员市民减少垃圾。厨余垃圾及可回收的家庭垃圾,如纸、塑料、玻璃、易拉罐、旧衣服、废电池、旧家电等,经过分类后可以免费送交清洁工处理。当市民把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准分类后,多数可回收垃圾可以实现再利用,无需掩埋。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大大减少。

  1996年以前,台北的垃圾收运与其它城市相似:一个垃圾桶、一个回收桶。但从1996年开始,台北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不允许市民随便倒垃圾,只有专运车来到社区时才可以倒垃圾。专运车上的工作人员会告诉居民,哪些可以收,哪些不可以收,一段时间后,居民熟悉了,会事先在家里分好,渐渐地就不乱倒垃圾了。

  1996年到2000年,居民垃圾持续减少。此后,台北又开始实行垃圾袋收费措施,当居民把垃圾交运时,必须购买专用垃圾袋,也就是说,扔得多,购买垃圾袋的费用也就增多,多扔多买。接着,又实行与水费挂钩政策,有机垃圾扔得多,污染也增多,水费随之增加。这是倡导污染者付费,勤回收,就少付费。

  由于垃圾减少,垃圾的焚烧量也明显减少。这样还没完,垃圾的燃烧底渣也再次回收,或用作建材等产品原料,再生利用,或直接用于铺设道路。

  1996年至今,台北垃圾减少了2/3,资源回收率从最初的2.5%上升到了40%。也就是说,台北用15年就达到了预计35年要实现的目标。

  马德里案例馆也展示了垃圾分类。其特色是居民区分设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居民分类扔垃圾,但每天收集不同的垃圾。一天收可回收的,一天收不可回收的,另一天再回收第三种类。

  在瑞士的巴塞尔、日内瓦、苏黎世联合案例馆,垃圾分类程度之精细令人咋舌。仅仅玻璃瓶这一类,就要分成咖啡色、绿色和无色等多个种类,经过精细化分类的垃圾,回收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虽然世博会的一个个案例提供了精彩的垃圾处理方式,但现实中的垃圾处理,除了需要案例中的“大智慧”,更需要大家的文明习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