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缅边境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进展

2012.5.23

  吸毒人群是我国HIV-1感染的高危人群,注射吸毒(IDUs) 尤其是跨境注射吸毒导致的艾滋病重组流行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毗邻著名的毒品生产基地“金三角”,云南省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吸毒现象较为普遍。1989年年底,我国在云南省瑞丽市吸毒者中首次发现规模人群感染艾滋病。在过去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印度HIV-1 B’亚型和泰国C亚型,沿着毒品运输途径,经缅甸传入云南,在云南边境的注射吸毒人群中重组形成HIV-1流行重组型CRF07_BC和CRF08_BC,然后经不同的毒品转运途径在中国大流行。因此,了解当前中缅边境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1流行重组情况,将为动态监测我国注射吸毒HIV-1感染人群中病毒亚型及其变化,预测AIDS流行分布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解该人群的HIV病毒流行特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庞伟等人在导师郑永唐研究员的指导下,与江苏大学生命科学院张驰宇副教授合作,从中缅边境缅北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中,扩增了HIV-1的4个基因片段,进行了HIV-1分型和重组分析。结果发现,在该人群中,HIV-1表现出极高的亚型间重组率和极罕见的重组特征。研究共鉴定出68个重组型,这些重组主要发生在CRF01_AE、B和C亚型之间。B/C 亚型和CRF01_AE/B/C 重组型是最主要的重组型别,分别占重组型的54.4% 和42.6%。在这68个重组型中,64个重组模式未见报道,为HIV-1独特重组型(URF)。其中,在这4个基因片段中,pol和vif-env基因重组最为频繁。pol基因的亚型间重组率为78.3%;vif-env基因的亚型间重组率为77.6%。这2个基因的重组率远高于周边的云南省东南地区、云南省德宏州和缅甸中部地区。

  该研究结果表明,中缅边境缅北地区是HIV-1重组的“大熔炉”。在该地区注射吸毒人群中产生的大量新的重组HIV-1病毒提示我国应加强中缅边境地区HIV-1病毒的亚型监测和防控工作。

  该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艾滋病研究领域学术期刊《艾滋病》上 (AIDS, 2012, 26:1121-1129)。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等项目的资助及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