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沙尘暴不可能根除 治沙别指望“天帮忙”

2010.5.19

  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前几年次数多、强度大。很多人发出疑问:国家近年来下大力气开展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沙尘暴?沙尘暴就不能根除吗?

  大风和地表沙尘源,是产生沙尘暴的两个必要条件。今年3月以来,我国西部以及蒙古国沙源地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大,同时由于北方气温长时间持续偏低,地表植被返青晚,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比较差。因此,裸露的沙土常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

  多年罕见的异常气象条件,是我国近期时常遭遇大风、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如何适应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新情况?这是我们面对漫天黄沙,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明显感觉到天气的变数显著增加了,老天爷时常不按常理“出牌”。生态建设指望不上天帮忙,只能依靠人努力,而且要比以往下更大的力气,才能应对日益古怪的天气。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其要进一步加强以林草建设与保护为主的防沙治沙措施,节约珍贵的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能过度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区之一,经济发展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他们提出今年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把重点放在调结构上。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值得称许。

  此外,面对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生态建设要更加注意讲究科学,谋后而动。比如,前些年,个别比较干旱的地区种了杨树等耗水量较大的树种来防沙治沙,当气候条件没有特别异常时,这些树可能会勉强成活,成为长不大的“小老头树”。一旦遭遇今年这样的罕见天气,杨树自身难保,何谈防沙?治理严重沙化的土地,其生物措施应以种植灌木为主,这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依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突出灌木的原则,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才能在沙区形成稳定的林草植被防护体系。

  沙尘暴是一种自古就有的自然现象,不可能根除。在这场人与沙的拉锯战中,不能指望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尊重科学,防沙治沙才能有所作为,我们才能迎来更多的白云蓝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