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工作顺利推进

2017.8.18

  编者按

  2017年6月24日,《2017年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监测方案》印发;7月1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其第十二师的耕地上采集了2017年全国第一个样品,从而拉开了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帷幕。

  土壤样品采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野外作业,本次作业又需要克服新的难点:

  【时间紧 任务重】

  在1~2个月内要完成全国13000多个样品的采集工作。

  【条件苦 行路难】

  采样时间主要集中在7、8月,正值全国高温酷暑天气,多个省份地表温度达60 ℃以上,部分省份还遭遇强降雨袭击,造成出行困难。

  【人迹罕 定位艰】

  基础和背景点位大部分位于荒芜人烟的崇山峻岭,而今年采样的精准距离要求在30 米内,在杂草丛生的草地、树木茂密的林地、农作物茂盛的耕地里精准找点,实属不易。

  本版在此刊发部分省份环境监测人员的采样工作情况,以飨读者。

  ■定位:新疆

  7月17日,按照计划安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要去采集一个特殊的点位——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的未利用地背景点。

  这里距离乌鲁木齐1600多公里,采样人员乘坐火车,在23小时车程后来到皮山农场。短暂的休息后,不辞辛苦驱车前往目的地。再经历3个多小时的车程,采样人员来到一片沙漠地带。GPS显示,点位位于离沙漠边缘4.5公里的地方。越野车翻过几座沙包后寸步难行,但此时距离采样点还有1.8公里。采样人员决定拿着工具,徒步前往采样点。这一来一回,在沙漠里穿行了足足5个小时。手捧这来之不易的“样品”,犹如捧着无价珍品。

  ■定位:陕西

  冒着酷暑穿行在悬崖峭壁、高山深涧中,中暑、摔伤考验着采样人员的体力和耐力。来自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采样人员回忆:“7月25日,我们来到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青龙村的一个陡峭山坡上,采样终端显示距离点位164米。为了能够在30 米范围内精准采样,尽管前面山势陡峭,我们没有犹豫,直接钻进植被茂密的灌木丛,开始爬山。灌木丛原本无路可走,硬是被安康市站温昕同志披荆斩棘开出一条窄路。结束采样工作时,温昕中暑、感冒,小腿也被荆棘严重划伤。”

  困难之中见真情。向爱国在下山过程中不小心摔伤了腰,省站张会强一步一步将他背下了山。下山后,温昕和向爱国被直接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医院里,温昕坚持要求医生给他打吊瓶,因为他还惦记着第二天要早早地出发去采样。

  ■定位:湖南

  湖南省有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共21.18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51.2%的山地、15.4%的丘陵、13.9%的盆地、13.1%的平原和6.4%的水面,中亚热带疾风湿润气候。2017年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网监测共有1288个监测点位分布在湖南省,是全国点位最多的省。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拟定在8、9月完成现场采样,这是监测湘军面临的巨大挑战。于是,炎炎夏日,在田间小道、崇山峻岭间出现了一支支顽强的队伍。

  这些人爬山涉水、披荆斩棘,不畏高温、暴雨、路面垮塌,只为口中的正前方150米、100米……35米、30米,到达采样点。为了采集几公斤土样,他们匆忙来去,任凭太阳灼烤下汗水湿透了衣裳,毛刺挂伤了皮肤。就这样在火与冰的考验中负重前行,攻克预设的1288个高地。他们用汗水、泪水、鲜血践行着环保湘军“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务实和坚韧的精神。

  ■定位:北京

  一部固定电话、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这是他每天工作离不开的3样工具。全国31个省和新疆兵团的采样问题会通过这3样工具汇集到他那里,由他一一回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的座机号、QQ号、手机号已被各省采样人员所熟知。他叫李欣,被全国监测人员亲切地唤作“网红”。

  7月,各地如火如荼的土壤采样工作逐步开展,随之也产生了各种问题。如采样点位申请调整、手机端操作疑问、采样没有信号、无法准确到达点位……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解决。

  李欣时常一手拿着电话与采样人员进行沟通,一手还在敲打键盘,回复QQ上蹦出的各种问题。他从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学习锻炼半年了,原本内向、安静的他,这个月里说的话比半年都多。他平时起得早,总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也是最晚一个离开的人。原来,因为七八月是酷暑时节,采样人员总是清早出发采样,遇到问题,就会打电话找他咨询。虽然人在办公室,李欣却心系采样现场,不舍得让同仁在炎热的天气里多等待一分钟。尽管手机端的点位调整技术审核功能有在线和离线两种模式,可李欣宁愿自己辛苦,也坚持为大家在线服务,避免同事们通不过后续审核而重新采样。

  ■定位:江西

  7月的江西,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省域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地表温度高达70℃。每个符合要求的土壤样品背后,是采样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经历数小时跋山涉水、另辟山道的成果。

  凌晨5点,赣州市环境监测站的采样人员便向山里进发。山上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他们却无暇欣赏。因为翻山越岭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采样点位。只有找到点位,心里才能踏实。

  参与采样的赣州市站副站长刘国平介绍采样情况时说:“上山根本没有路,草长得甚至比人还高,一脚踏空滑入深坑、栽跟头的事常有。采集一个林地背景点样品,采样人员摔了七八跤,所幸有惊无险。”赣州市站的陈小军在前方带路寻点时,掉入一个约两米的深坑,随身的GPS定位仪不慎跌落。为了不耽误采样工作,他费力摸索寻回设备继续前行。

  现场采样结束时已是傍晚7点半,天色渐暗。因找不到下山的路,监测小队在山上摸黑两个小时,最终摸到上犹县公墓陵园才成功“脱险”。采样人员笑道:“黑夜里看到陵墓时,不但不感到害怕反而觉得欣慰,这还真是不寻常的经历。”

  景德镇市环境监测站采样人员同样经历了难忘的采样经历。7月20日,当他们行进到景德镇市三宝林场点位采样时,采样人员马胜冲锋在前、探路寻点,行进过程中不慎惊动马蜂窝。在紧急关头,他引开马蜂,保护队友,自己却被马蜂蛰伤。马胜接受了简单的伤口处理便再次咬牙前行,坚守岗位直到采样完毕。监测数据,用无怨无悔的热血铸就。

  ■定位:湖北

  采样过程中,同样遇到马蜂侵扰的还有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采样人员。

  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采样时,巨大的马蜂窝就悬挂在采样人员头顶上方不远的树枝上。马蜂飞来飞去悠然自得,采样人员的心里却七上八下,每一个动作都得小心谨慎。不远处,毒蛇吐着信子、虎视眈眈,仿佛在宣示主权。蚊虫肆意叮咬,高温灼烤着,但采样人员不为所动。在这种严酷而危险环境下进行采样,不只是完成一份任务,而是一个环境监测人勇于承担的一份责任。

  ■定位:广东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和茂名市化州环境监测站的采样人员,近日到官桥镇附近的一座山上进行采样工作。越峦岭、跻磴道,经过两小时徒步跋涉,采样人员蔡土军和黄华文终于摸索着来到山顶,这才发现四周就像个深洞,满山遍野的葛藤让人无法预测下一脚会踩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山顶兜兜转转,终于确定指定采样点位在往下延伸的半山腰上。为了采样精确,他们化身“蜘蛛人”,找来绳子绑在身上,边开路边往山下走,可谓步步惊心。绳索勒红了双手,汗水模糊了双眼,葛藤缠住了双脚,但这些都没能阻止采样人的前进步伐。

  他们知道,一个点位虽小,却也需要有人付出汗水,确保样品可靠、数据准确。他们所经之处,流下了汗水,也留下了这片土地的秀美。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