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贺85岁生日 香港中大竖铜像 杨振宁:太太令我变年轻

2007.9.23

据香港明报报道,50年前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成为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杨振宁,9月22日度过了人生中第85个寒暑,并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了一个杨振宁铜像致赠仪式。自言出生在“中华民族5000年最低的一点”的他,被问及生日愿望时,低头感叹说人愈年长,生日愿望就愈多,其中一个愿望是希望看到中国文化有更好的发展方向,但认为仍需要更多时间向前人学习。
 
此外,杨振宁3年前以82岁高龄迎娶当时28岁的硕士学生翁帆,他22日日大谈两人的感情,指太太让他感染到年轻人的活力,并对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了解得更多。
 
回望过去,杨振宁在记者会上不禁说道:“你们都太年轻,不晓得中国那时候的情况。”他又说当时的中国没有希望,就如鲁迅所言,是一群在铁笼中沉睡、却又无法走出铁笼的人。但数十年过去,眼见现时中国的GDP(生产总值)近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他看到了中国文化有新方向:“13亿人口,在20多年内有这样多的改变是史无前例,对世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执教多年 中国学生不逊色
 
杨振宁自从1957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后,至今只有6名华人得过诺贝尔奖,但曾长期在美国执教的他,却认为中国留学生绝不比外国学生逊色。他指从大学一年级生中可看出,中国的中学教育比美国好,中国学生亦比美国学生成熟一点,对自己的将来有更多掌握。相反,“美国学生好像不知这世界是什么回事”。
 
他认为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现时发展的情况乐观,又认为学术发展需要传承,“中国要很短时间内发展是有困难,并非一天两天就可以把握传统”。
 
与中大缘深 铜像看学子毕业
 
9月2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竖立的杨振宁铜像,由南京中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雕塑及送赠,铜像塑造出杨振宁在讲学时的神态。杨振宁在致辞时指出,与中大渊源甚深,早在1964年中大部分地方仍是荒山时,已翻山到访,之后在中大执教,又曾在中大与分别已久的父母弟妹相聚。当提及为何选择将铜像置于中大林荫大道附近时,他更感慨地说:“我想长久在这里看着中大发展,每年秋天见到几千个学生拿毕业证书。”

banquan6.jpeg

9月22日是杨振宁(左)85岁生日,他与妻子翁帆(右)出席
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杨振宁铜像致赠仪式。(香港明报图;曾国宗摄)

推荐
关闭